打擺子,顫著聲兒費了半天勁兒,才算把話回完。
皇帝情緒平穩,聲音聽不出半絲波瀾。他越這樣神婆越緊張,突然又後悔起來。
當初貪財被良妃騙進宮,進來後又叫皇帝給拉攏了,現在聽了一耳朵宮闈秘事,回頭還能活著出去嗎?
那可都是皇家的醜事。貴妃娘娘為了自己女兒,殺了大公主身邊的貼身宮女,又弄死了三公主手下幾個侍候的人。這還不算什麼,最要緊的是她竟買通鍾嬪底下的太監,趁著地動一杯毒茶毒死了慧妃娘娘。
這事兒要是傳出去,百姓定要議論紛紛。她這哪裡是進宮搏富貴,根本就是提著腦袋在辦事兒啊。
還有更恐怖的,貴妃從前竟給皇帝下過藥,這裡面的內情她連想都不敢想,按部就班說完之後,恨不得挖空腦袋全給忘了才好。
皇帝之前是答應事成之後無論如何也不會定她的罪,可他若翻臉無情說話不算話,自己也沒辦法啊。
這下子神婆可是嚇壞了,全身抖個不停,滿頭滿腦的冷汗滴到了面前的青石地面上,嚇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皇帝卻一味沉思起來。雖然這些事他大抵知道,但還有是出乎意料的事兒。比如自己中的那個毒,竟是良妃下的?
她當初是怎麼想的,是受制於沈萬成無法推脫,還是當真想叫自己死?她殺了他,把這江山拱手讓給沈萬成,對她自己有什麼好處?
為了入宮時的一點體面,不惜與謀朝篡位的逆黨合作,還沾上了邪/教青鳥堂。良妃這一路走來當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再也沒有回頭之路了。
怪道她會發瘋,一個人做下這麼多錯事,心裡壓力該有多大,恐怕夜夜難眠輾轉反側,稍有風吹草動便如驚弓之鳥。她這病非一日之功,往常不覺得,時間一久便發作了。
瘋了倒也好了,省了皇帝一樁心事。或許對她也是件好事兒,記不清從前的事兒,心裡的恐慌也不會那般大。
只是安寧那孩子……
皇帝一時無語。若說良妃做出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他還能理解,可安寧一個小小孩童,竟知道奪人性命,還會使計把罪往別人身上推,不得不說真是厲害,也夠狠毒。
這樣的孩子是他的女兒,皇帝自愧不如。
他抬眼看看底下跪著的神婆,出大殿時留下一句話:“往後你就在宮裡安心待著,每月自有俸銀給你。”
這是軟禁在宮中不許出去的意思了。神婆既喜且憂。喜的是總算保住一條命,憂的是從此再無出宮日,她一個身份尷尬的人要怎麼在宮牆內平安地活下去?
悔不該走這一遭啊。
皇帝出了乾清宮沒去承乾宮,反倒去找太后。茲事體大,需要同太后商議一番。
太后一早就在等訊息,見著皇帝后迫不及待追問起來,待得聽到良妃的所作所為後,心裡也有些觸動。
這個良妃倒叫她小瞧了,論智謀不如她,但論心狠手辣絕對比她強。關鍵是她還敢勾結朝臣與邪黨,宮裡宮外處處興風作浪,自己和皇帝卻一直沒瞧出來,也算有點本事。
太后是宮裡混跡多年的老手,但一想到那些事兒還是後背發涼。萬幸有傅玉和,若不然皇帝性命不保,她這太后的位子只怕也要拱手讓與他人。
想到這裡太后心一橫,勸皇帝道:“既如此,良貴妃便不能再留,皇上還要早做定奪得好。”
“朕沒打算殺她。”
“為何不殺,這種人留著做什麼?”
“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