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總統羅斯福達成的那個《雅加達協定》,稱破壞這個由蘇、美、英三個大國對遠東政治格局所作出的共同承諾,未必是明智的。聯想到斯大林這時因為擔心與美國在遠東發生直接衝突,甚至連是否應當廢除舊的中蘇條約,另定新條約一事都猶豫不決,可知他這時是不可能向**伸出援手的。他建議**採取更策略些的方式來解放臺灣,比如,是否可以先向臺灣空投傘兵,組織暴--動,然後再去進攻呢?

斯大林不瞭解**,甚至不能確定是否應當幫助**,就在他始終不知道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把**擱在莫斯科坐冷板凳的時候,一個十分意外的情況戲劇般地改變了斯大林的態度。

1950年1月5日和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分別發表宣告和講話,聲稱“美國目前無意中在臺灣獲取特別權利或特權,或建立軍事基地”,並且宣稱美國的安全線既不包括臺灣,也不包括南朝鮮,美國不會為了保護這些地方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美國政府的這種公開宣告使斯大林的膽子壯了許多。原來不想籤的條約同意簽了,原來猶豫的軍事援助不猶豫了。既然美國自己放棄了《雅爾塔協定》劃定的勢力範圍,把中國和朝鮮劃在自己的防禦圈之外,這就等於把它們交給了蘇聯。因此,斯大林同意**就適當時機“解放”臺灣進行必要的準備,同意將蘇聯給中國的3億美元貸款,一半用於購買進攻臺灣最需要的海軍裝備。不過,直到最後,斯大林還是小心翼翼地沒有同意利用蘇聯的飛機和軍艦來進攻臺灣。

蘇聯人能夠提供必要的軍事裝備和軍事顧問(包括軍事技術人員),這在**看來已經足夠了。所以,“解放臺灣”的準備工作作為1950年**軍事工作的首要任務,緊鑼密鼓地進行了起來。蘇聯人也加緊協助中**隊進行各種裝備和技術的改選工作,**的空軍和海軍迅速開始初具雛形。

第七十六章 援朝及解放臺灣計劃擱淺幕後

--話說日本的長期殖民統治給朝鮮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日本殖民者的暴虐無道與殘酷壓迫,使大批傑出的朝鮮政治家被捕或者遇害,再加上威爾遜的門生兼故友李承晚及其未來的對手金日成被流放,讓朝鮮喪失了像其他國家一樣推動政治化與現代化的一切可能。有些南方人與日本人沆瀣一氣,淪為他們的幫兇。。。。。。

1945年8月,蘇軍解放了北朝鮮。而後,金日成在蘇聯人的幫助下,在北朝鮮建立了勞動黨領導下的政府。由於在美軍佔領下的南朝鮮也建立了反--共的李承晚政權,南北朝鮮之間形成了嚴重的對立。(據說那時的李承晚已是一位75歲的老頭兒,陰險狡詐、喜怒無常、兇殘腐朽、捉摸不定而極端仇視**。他曾經是一個民主主義者,可一旦掌握全國的民主制度後,所有的人都要對他唯命是從。正是日本人與美國人造就了這樣一個李承晚。他的一生都在背信棄義、鐵窗生涯與政治放逐中度過,他的性格因此而改變,心也變得堅硬如鐵。無論是這位曾經野心勃勃的年輕政治家的多舛命途,還是金日成的種種人生際遇,實際上正是朝鮮歷盡磨難的現代歷史悲劇的生動寫照。)1948年底,為迫使美軍撤離,蘇軍首先撤出了北朝鮮。然而,蘇軍撤走之後,半島的局勢卻日趨緊張,從1949年1月1日到4月15日,南朝鮮軍隊就37次在三八線挑起軍事摩擦,並且秘密向三八線附近調集了41000人的軍隊。北朝鮮政府的壓力極大。

出於安全的需要,還在1948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