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這麼說,中國貨幣史的發展,其實一點都不亞於民族史的發展,坎坷、波瀾甚至壯闊。
有很多人都在貨幣上進行過創新,但是因為朝代更替、戰亂、政府不懂得經濟,以及封建國家自始至終的重農抑商行為,貨幣狀況從來沒有徹徹底底的好轉過。
舉凡兩宋、遼夏金,通行於世的貨幣,始終是以銅錢作為主流。
但是因為國家沒有統一,戰亂的破壞,銅錢的鑄造和流通始終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先去不說南宋和西夏,但就說顧同現在所身處的金朝,幾代皇帝,都曾為錢幣的發行、鑄造、流通問題頭痛過。
雖然朝廷也為此出臺了令民可採礦、搜刮民間之銅鑄造銅錢,在邊界之地鑄造鐵錢流通,乃至發行紙幣交鈔等等法子,可是貨幣仍然是不能滿足經濟發展所帶來的需要。經濟、土地流失、百姓生活日益艱難,等到最後,也只能揭竿而起。
&ldo;大人,大人?&rdo;
何方見顧同聽完柳師師的一席話之後就陷入了沉思,可是半個小時過去了,仍舊不見顧同有所反應,便只好出聲叫醒。
&ldo;啊!&rdo;顧同被何方的聲音從思緒中帶了出來,抬頭一看,這才見到眾人的目光原來都聚集在自己這裡,當下才想到自己這一思考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時間。
看著柳師師臉上的不高興,顧同有些不好意思的對之一笑,也算是賠禮道歉了。
柳師師卻並不打算就這麼簡單的放過顧同,看著顧同眉眼間的靈動,柳師師就猜到顧同一定是有了什麼應對的主意,雖然她也不相信顧同一個門外漢能出什麼好的主意出來,不過抱著且聽一聽的想法,便開口問道:&ldo;你是不是想到了什麼好的主意?&rdo;
顧同點了點頭,看了眼柳師師,又將目光落到楊旭光身上,先不回答師師的問題,而是問道:&ldo;楊老先生您見多識廣,又在商場走了這麼多年,不知道你可記得幾年前也就是明昌四年爆發的那場錢荒?&rdo;
&ldo;怎麼能不記得?&rdo;提起錢荒,楊旭光一臉驚恐的說道:&ldo;那一次錢荒本來早就該爆發了,可是因為聖上和朝廷一直彈壓著,看似把禍亂壓下去了,可是卻不知道這種事情宜疏不宜堵,壓制的越厲害,到最後爆發的也就越厲害,所以明昌四年的錢荒,可是害苦了我們這些做買賣的人啊,手裡面有貨,可是賣不出去,老百姓想買,可是手裡面又沒有錢,所以好多商戶在明昌四年紛紛成了窮光蛋,更有甚者,家破人亡,好不悽慘!就比如老夫,要不是當年機靈,想著以物易物的法子將那場劫難渡過去,只怕是現在,大人你也見不到我這個人了。&rdo;
&ldo;楊老先生遭罪了。&rdo;聽楊旭光講起往事,顧同、柳師師、何方皆是肅然起敬,雖然他們沒有經歷過那場錢荒,或者經歷過但是感觸不大,可現在聽楊旭光講起那段往事,猶還能想像得出那場錢荒所帶來的破壞。
楊旭光沉思了一會兒,才將思緒收了回來,過往終究成為過往,自己又何必那麼執著不忘呢?
&ldo;錢荒的根本,還是在於朝廷的銅產不足,現在尋常百姓家中,一丁點的銅也沒有,全被朝廷徵了去鑄了錢,可是依舊入不敷出,不能跟上需要,前幾年天子下令將府庫中的存銀鑄造銀幣,想法是好,可是也沒有執行的下去,畢竟銀幣這東西也不是尋常百姓家裡能夠用得起的,所以,這問題就又惡性的循回到了開始,一個字;銅,沒有銅想要把這個鏈條打破,想要解決錢荒的問題,無異於痴人說夢啊!&rdo;
被楊旭光一番話說的心頭更加覺得繁重的柳師師才不想聽顧同在這裡賣關子,知道他心中已經有了腹稿,於是就連忙催促道:&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