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頁

姜兮明說:「我們當時也提出了兇器的線索,但是陳方解剖屍體之後,模擬出來的兇器一拿出來,我們就知道這方面並不好查,投入大量的人力可能也不會有什麼結果,無異於大海撈針,所以我們還是決定將警力投入到最明顯最清晰的線索中。」

江微支援姜兮明的想法,查案也要講究投入產出比,受警力的限制,對警方來說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多的線索,無異於解放了「生產力」,最明顯的比如刑偵技術的進步和監控探頭的普及,幾乎可以解決80以上小偷小摸的案子,與之前靠大量人員摸排走訪的效率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來到302門口,姜兮明推開門,還是幾天前的樣子,江微微微偏頭,又看到了熟悉的粉筆圈。

第23章 痕跡

「有沒有可能兇手之前犯下的其他案子沒被我們發現?」

姜兮明站在陽臺上抽菸,聽見江微的話,不由得一愣。

江微把他受到胡庸啟發產生的想法和與陳方的對話全部複述了一遍。

「特別是之前的卷宗都是紙質文件,不那麼好找。」

姜兮明沒有絲毫遲疑,回答說,「王教授之前給我們的側寫裡面就包括刑滿釋放的前科人員,這點我們自然是查過的。」

「有線索嗎?」

姜兮明搖搖頭,「針對當時受害者的幾個特點,比如割掉耳朵、中年女性,根據這些特徵我們並沒有查到相應的案子,如果有,也早就被拎出來了,不會等到現在。」

「那其他的特徵有沒有發現?」江微不死心,「比如,先刺傷受害人再割喉的。」

「有啊。」姜兮明回答。

江微急忙問道,「有發現什麼嗎?」

「第一次案發的時候,確實查到了幾起符合的案子,但是你別忘了王教授當時給的側寫裡還有一點很重要。」

「是什麼?」

「年輕男性,估計不超過三十歲。」姜兮明說。

「我們一直往前回顧,查到持刀傷人再割喉的惡性案件,其中針對女性的大多都已經破獲,無非是夫妻吵架、激情殺人之類的,要麼是感情糾紛,要麼是財務糾紛。在沒有破獲的案子裡面,篩查符合這些特徵的案件大多發生在十多年前,如果按照這樣的推論來看,案子大多發生在90年代至2000年初,這樣推算下來,兇手當時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小孩,哪有能力犯下這樣的案子,所以說這條線索我們也排除了。」

江微聽他這樣說,沉默片刻,有些洩氣,最近發現的線索似乎都被斬斷了。從他最開始介入這起案件,福苑小區的監控影片,姜兮明一語道破小區的監看似完善其實有多處缺失,不出所料地他們在監控上的排查一無所獲;後來根據王欣欣的屍體和幾名受害者的排查,推測兇手行兇是因為受害者的某些行為引發了他的應激創傷,進而引起兇手殺人,可具體是什麼事件引發了他的創傷到現在還不明朗;再到吳大啟所說的雨衣和蔣英身上的油漆殘跡,一路走來,實打實的線索,似乎只剩下蔣英身上殘留的油漆。每一個看似出現的線索都只能縮小一點範圍,但沒有明確的指向性,他們依然是在大海撈針。兇手的謹慎遠遠超過他們的想像,到底怎麼樣才能把這些零散的關於兇手的線索串聯起來?到底怎樣才能明確偵破的方向?到底怎樣才能抓住兇手的破綻?

思索間,姜兮明的電話鈴聲突然響起,打破僵持的氣氛。

「什麼……有一個遺漏……恢復了……現在……行,我去看看。」

掛了電話,姜兮明說:「物業那邊恢復了一個監控探頭的影片,看來是之前沒注意以為壞了,但實際上沒有。我過去看看。」

江微點點頭,反正是他提議要來302重新勘查,他一個人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