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趙檉當然也想笑納。但是此時大宋欲重振昔日的雄威,要注意自己的正面形象,就這麼不聲不響的拿過來臉面上有些不大好看,似有趁人之危豪奪之意,總得想個萬全之策,面子裡子都保住。
“陛下,高麗向來是蛇鼠兩端,他們如此做是要以此為餌使宋、金兩國相爭,其從中取利!”趙檉聚集諸位宰執商議此事,話題剛一鋪開,李綱便一針見血的指出高麗的意圖。
“太師言過了吧,高麗這幾年對我大宋甚恭,現在我又出兵助其抗金,不應做出如此不仁之事!”禮部侍郎司馬樸說道。
“陛下臣以為太師之言不虛!”資政殿大學士楊時奏道,“高麗趁中原動亂,建國之初積極北擴,曾與後晉及我大宋交往,但在雍熙三年北伐契丹之時,太宗曾請高麗出兵援助,其獲知我朝出兵不利時,不敢出兵相幫,又擔心開罪我朝,只好口頭答應出兵;實際上則以種種藉口拖延發兵;致使戰事結束;高麗之兵仍然沒有發過來。可見其是無信之人!”
“契丹統和十年,遼為收回原高句麗之地以及被高麗攻佔的女真之地;大舉進攻高麗;高麗亦曾向我朝請求援助;我朝也未出兵相幫,此事不應再追究對錯了。”國子監祭酒胡安國乾咳了聲說道,意思是這段事情不要再說了,咱們大宋同樣也不夠意思,爽了約的。
“此事不可並論!”楊時對自己的‘繼任者’沒有留臉面,立刻打斷道,“此戰後,高麗向契丹稱臣,遼不但不再收取原高句麗之地以及被高麗攻佔的女真之地;而且還將女直鴨綠江東數百里地賜給了高麗。可其並沒有完全忠心侍遼;而是仍然遊移於兩國之間;既向遼稱臣;又向我大宋稱臣;從中獲利。忠臣不事二主,可見其心險惡!”
“金人起兵反遼以後;高麗又遊移於遼、金、我大宋之間;他們看到遼朝出現衰亡之勢;並沒有盡臣子之責;去拯救遼朝;相反主動取消沿用百多年的奉遼正朔;投向正在興起的金國。高麗主動與金國接觸;是害怕金人攻取保州;意欲透過金人之手;得到他們長期以來想得到而未得到的保州地區;並沒有真心實意地想與金人交好。而高麗在與金人交往的同時;又不願意與遼人絕交;多次拒絕遼人關於聯合抗金的請求後仍與遼人繼續往來;甚至於意欲結遼自保。”
“對我大宋也是這樣;高麗與我朝關係一直很好;始終臣屬於宋朝;但當大宋遇到危難尤其是面臨金人滅亡之時;高麗也不肯出手相幫,反而斷絕與我朝臣屬關係,可見其心並無君臣之念!”楊時正主持修史,對此段歷史熟悉的很,滔滔而出,細數其所為,擔心不愛讀書的皇帝不知道而做出錯誤的判斷,也可見其對高麗沒有多少好感!
趙檉靜靜的聽著,從他們的所述中顯然可以看出;高麗和遼的關係不過是以稱臣之虛名;換取了大片土地;獲得了重大實際利益。然而;高麗向遼稱臣並獲得了“女直鴨綠江東數百里地”以後開始意識到; 在宋、遼兩個政權之間;遼朝似乎是更強大的一方;於是;高麗不惜向遼稱臣;倒向強大一方。此後也是不斷根據宋遼勢力的消長調整自己的對遼、宋政策;意欲從遼宋兩個政權的平衡中求發展;並從中獲得好處。
“高麗稱臣後,歲歲來朝,歲貢不斷,並租借了海島、港口為我所用,應能表現其誠吧!”趙檉說道,他感覺到了朝臣們對高麗的厭惡,卻以為還差點火候,笑笑為其‘辯解’道。
“陛下此言差矣!”右相陳公輔出列道,“高麗歷代國主將‘以小事大’奉為其周旋於各國之中保全自身的不二之選,與遼、金交往之時;雖然也重視名分;但更加重其切身之利,向我朝稱臣也是其詭計也。”
“愛卿所言朕有些不解,‘以小事大’是何意?”本來接受高麗稱臣是皇帝一力促成的,陳公博的一番話直指當年此事做的不妥,諸臣以為皇帝不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