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統合體。國資委對於天津市舶司、皇家紡織公司等等產業進行直接控股。
與此同時,國資委也是葛沽經濟特區、鹹水沽經濟特區的債務人。國資委向葛沽經濟特區貸款600萬兩白銀,向鹹水沽開發專案貸款1000萬兩。
這兩筆巨大的投資皆是以債務的名義,從國資委借款。之後,需要逐年償還國資委的借貸本金,利息目前是零利息。
所以,葛沽和鹹水沽兩大開發專案,只要兩大城市經營本身,不會出現大幅度的虧損,那麼償債壓力是比較輕微的。
比如,葛沽每年透過農業產出,便可以獲得300萬兩利潤。而對市民、工商業資本收取的租金和稅收方面月收益7萬兩。並且保持增長態勢。當然,各種城市基礎設施、和契約奴的安置,以及政府公務員的薪酬、民兵的軍費、義務教育費用,也是一筆龐大的開支。總體而言,葛沽這一年之間的財政支出達到540多萬兩。好在,頭一年投入相當龐大,到了今後幾年財政支出會逐步的減少。而財政收入會出現持續增長。
而鹹水沽的開發專案,擁有葛沽的開發可以借鑑,因此將來的償還債務的壓力。並不是太龐大。
總體而言,國資委等於是控股資產5500多萬兩白銀的國家資本主義集團。先後投入給葛沽、鹹水沽、天津市舶司、天津漁業公司、皇家紡織公司的資本,加起來不過是1900多萬兩白銀。而國資委手中還握有3600萬兩白銀的可用資本。隨時可以跟進新的大專案。
事實上,明末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利用不當自然是國家的包袱、動亂的根源。如果利用得當,明末3000多萬的失業人口,則能夠變成人口紅利。
而這如此龐大的人口紅利,想要一口氣將紅利吞下,國資委的資金還是不夠看的。
肖圖白簡單的算了一筆賬——光是一個縣城,完成工業化、城鎮化,至少要持續投資3000萬兩白銀的資本,才能夠達到肖圖白預期的初步工業化——工業產值超過農業產值的目標。
放在全國這盤大局來考慮。大明王朝要完成工業化,總投資額將會達到30億兩白銀以上。
甚至,全國道路、水道交通、港口基礎建設等等資本考慮進去,30億兩的資本,還不足餵飽大明工業化所需的資本。除了基礎設施之外。人才培訓、教育方面的投資,顯然也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中國這麼一個龐然大物完成工業化的難度很高,一旦完成了工業化,透過工業體系的自我升級、造血,中國的工業革命爆發出來的能量,恐怕比歷史上英國工業革命要壯觀百倍。…;
畢竟。18世紀的英國本身並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本土市場並不足以支撐大工業化所需的資本,需要透過殖民經濟模式,讓殖民地成為原料生產地和產品傾銷地,才能滿足英國本土的工業化發展。工業革命之後,英國本土工廠林立,競爭壓力巨大,想要賺取暴利越來越難。但是,英國的商人發現,殖民地的勞動力成本、技術門檻更低,就能夠獲取暴利,於是不少商人並不準備採用昂貴的生產技術和採用新機器,而是選擇將比較落後的機器,搬到殖民地進行生產。可以說,日不落帝國——成也殖民,敗也是殖民。英國的殖民地,給予初期工業革命帶來了巨大的利潤。而當殖民的暴利超過工業的暴利,在後期殖民地的存在嚴重阻礙了英國工業界新技術的推廣速度。最後,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後,德國、美國等等國家採用大量新科技,技術水平徹底超過英國人。
中國的工業化有一個巨大的優勢——本土的市場便能夠提供巨大的利潤和絕大多數的生產原料。而中國龐大的市場,研發一套新技術和新機器之後,兩三年時間便足以收回成本。之後,採用新技術新機器,比保守採用舊機器的做法能賺取更多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