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人眾,三年來他盤踞衢山島,一次也沒出過遠海,今日終於能外出遠航,他也是有些迫不及待。遠望海上,鱗光萬點,一目無垠,讓人心胸為之一闊。

腳步聲傳來,趙武走到趙瑜身邊,“二郎,終於可以解決鄭家了!”

“鄭家!?不,”趙瑜搖搖頭,“我們的目標是福建,是臺灣,是南洋!”

注1:西晉末年,中原士族南遷,所謂‘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始入閩者八族’——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其中,以前四姓為多,在閩南,有‘林陳半天下,黃鄭滿街排’的說法。

第三十五章 海上(上)

政和三年六月初五,甲寅。.net【西元1113年7月19日】

密雲不雨。勁風從北而來,呼呼地咆哮著,天頂濃雲飛騰翻滾,鋪天蓋地般地壓了過來。浪隨風而起,淼茫無際,散至遠處,與天空融成一片鉛灰。

四艘衢山戰船在浪濤間起伏。帆蓬因風鼓起,撐在帆後的桁條在風中吱呀作響。雖然所有的側蓬頂帆都已收起,但船速依然快得驚人,船身一起一伏,便前出近裡,宛如在水面上飛行。

一個老船工站在甲板上,背對著風向,抬頭看了一陣桅頂被吹得筆直的定風旗,抬手比向左側【注1】。他回頭,向趙瑜稟道:“風眼離我們大約只有一千多里。不過是在我們正東。我們向南,它向北。入夜後風就會小下去,用不著進港。”

趙瑜點頭,謝了幾句。這老船工正是這艘船的船長,在海上跑了幾十年,經歷的颱風怕不有幾百次,每次都有驚無險的安然度過。既然他說這場颱風沒有危險,那就不會有錯。而且這種測風法自有其科學依據,北半球的颱風都是逆時針旋轉,只要背對著風向,風眼的位置肯定就在左前方四十五度到九十度的範圍。

東海上的颱風季為五月到九月,其中七**三個月最為頻繁,趙瑜前日急著領兵出海,也有避讓颱風的用意。當年福建諸州水軍聯合艦隊北上兩浙,來攻浪港之時,便是因一場颱風而全軍覆沒,從而間接導致鄭家在福建坐大。趙瑜無意

重蹈其覆轍,但沒想到剛離衢山兩天,還是遇上了颱風。

不過這場颱風對他的船隊威脅不大,反而加快了船隊向南行進的速度。趙瑜估計著,以現在的船速,到了夜裡,船隊就能過了溫州地界,抵達福建海域。確是幫了大忙。

與船長打了個招呼,趙瑜回到自己的艙室。這戰船的艙室不同於客船,就算是趙瑜的艙位,也不過是一張床,一塊可以放下收起、充當桌子的木板,以及嵌在船板中的鐵環燭臺,簡陋得難以想象。其實本不必如此,以這艘戰船的容積,以趙瑜擁有的財力,把他座艦上的臥艙裝潢得如皇家龍舟一般豪華,都輕而易舉。不過趙瑜一向認為,平日裡,官兵待遇可以分個等級,但出征時,官兵間必須一視同仁,飲食起居都不應有區別。這樣看起來雖是苦點,但至少能收攏人心,一點享受當然比不上將士同心來得重要。

趙瑜點燃蠟燭,從枕頭下拿出一疊公文,正要翻看,趙武卻推門進來。隨便行了一禮,他便從床下抽出個小杌子,開啟了坐下。趙瑜的床下,有存放公文的抽屜,也有堆放什物的暗格,同時也放了幾把可摺疊的杌子。這是衢山船坊的獨創設計,把狹窄艙室的每一寸空間都利用上了。

“火炮的情況如何?”見趙武坐定,趙瑜劈頭就問。方才見颱風大起,他便派趙武去查探存放在艙中的火炮是否安全。此次出征時間太緊,衢山火炮作坊還沒來得及造出新火炮,只能把樣品搬上船。而且由於某種馬林溪和鄧肯都說不清的原因,同樣的設計,同樣的材料,所承載重量也相差不大,但前裝滑膛炮的炮架總是一發炮便散架,而子母快炮卻能安然無恙,連發多次都毫無損傷。所以這艘戰船上的火炮,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