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6部分

2),不是來受降的。”

顯然,耶律德光沒有打算讓大晉繼續存留下去,即便連劃出一塊十多里的地方,讓大晉顧全最後的顏面的機會也不肯給石重貴。

石重貴一番心血,化作烏有。大晉由此而亡,史稱後晉,與數百年前的西晉與東晉相區別。石重貴這個晉國皇帝,因被押送北方,終死於苦寒之地,史稱出帝。

自石敬瑭勾結契丹,割讓燕雲十六州,因契丹而興,馬踏中原,滅了後唐,建立了大晉,不過傳了兩代皇帝,延續了十年的國祚,終究還是因契丹而滅。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世功業,隨風而散,消失得無影無蹤。

倒是讓中原黎民白白歷經了數番戰亂,妻離子散,死傷無數,更丟了遮蔽中原的重要屏障燕雲十六州,契丹由此而坐大,不可收拾。

正月初二,鄭州防禦使楊承勳(注3)被抓,耶律德光責以殺父叛契丹之罪,命左右臠食之。然後以其弟右羽林將軍承信為平盧節度使,悉以其父楊光遠舊兵授之。

也是這一日,高勳受人指點,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控訴張彥澤殺他的家屬。

耶律德光正要收拾人心,剪除杜重威的羽翼,立刻下令將張彥澤和監軍傅住兒一起抓了起來,並問百官:“張彥澤,當殺不當殺?”

當初張彥澤劫掠開封,百官皆受其害,皆道:“當殺!”

全城百姓心恨張彥澤殘暴,又恨他賣國求榮,也爭先恐後遞上狀牒,上書張彥澤的罪行。

正月初三,耶律德光下旨將張彥澤、傅住兒押往北市斬首,並命高勳監斬。

張彥澤長嘆一聲,道:“這便是與人為奴的下場嗎?早知如此,不若當初戰死疆場!”閉目就死。

張彥澤被斬首後,原來被他所殺士大夫的子孫,攜帶喪杖,怒罵著痛打張彥澤的屍首。

高勳又下令砍斷手腕從銬鎖中取出屍體,剖腹取心來祭奠被他殺害的人。

開封百姓爭著砸碎他的頭,取出他的腦髓,剁碎他的肉並分吃,並以此為榮。

人群中有一人,搖頭嘆息道:“到頭此一生,難逃那一日。張彥澤當死,但被他所殺之人,又有幾人不當死?當初張彥澤帶兵入城,又有幾人抵抗?偌大一個開封城,卻只拿一個死人出氣,可悲,可嘆!”

說話的正是已經辭官的莫輕言。

周圍聞言者,莫不羞不可當,掩面而去。

最終還是莫輕言收斂了張彥澤的屍首,葬於城外亂葬崗中。

可憐一代悍將,也曾在沙場為國死戰殺敵過,一步走錯,為敵酋賣命,終究將命送掉,竟然落得碎屍寢皮、不得好死的下場。

反倒是那些尸位素餐,甚至勾結外敵之輩,仍然能高居廟堂,榮華依舊,富貴得享,真正受到懲處的卻沒有幾人,若說蒼天有眼,眼又在何處?

注1:即公元947年。

注2:大梁,即開封,開封的古稱,戰國時魏國的都城。

注3:楊承勳,即楊光遠的長子,楊光遠被圍之時,楊承勳帶領弟弟投降了晉國,前文有交代。

………………………………

第五百章 率獸食人

又是一年過去,枝頭上的葉綠了又枯,枯了又綠,對人世間的滄桑毫不為意。

李風雲與蘇語儂沒想到洛陽城西三十里處的陳家村竟會是這樣,眼目的殘垣斷壁,四處都有被火燒過的痕跡,看規模,這陳家村原來應該也有百來戶人家,而如今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

李風雲心中一沉,要知道契丹三次侵入中原,前兩次都沒打到洛陽附近,這次,晉國大敗,連皇帝都被人家抓了,不過洛陽附近也不曾發生大的戰事。何至於這陳家村竟然會變成這般模樣,如河北之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