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世界。這年的國慶正好是“十年大慶”,在天安門前的盛大典禮上,人們再也見不到功勳卓著的彭德懷元帥,取代他檢閱部隊的是新任國防部部長*。
廬山:歷史的插曲(17)
在這一天,彭德懷搬出了中南海,住到北京西郊頤和園附近的吳家花園。
10月13日的清晨,毛澤東打來電話,約他去中南海一晤。這使彭德懷重新燃起了希望。他顧不得吃早飯,馬上命車出發,直駛中南海頤年堂毛澤東住地。當他快步進入室內,發現除毛澤東外,還有劉少奇、朱德、*、陳毅、彭真、李富春、譚震林等在座,原來是以中央的名義找彭德懷談話。
彭德懷向在座的人一一注目致意,然後在側面的一張沙發上默默落座。
毛澤東從容地對彭德懷說:“我們一起來商量一下你今後一段時間的工作、學習問題。中央同意你9月9日的來信,讀幾年書極好。每年有一段時間到工廠和農村去參觀和調查研究也是很好的。你年紀大了,就不要去人民公社勞動了。”
彭德懷仔細聽著,答道:“同意主席的話。”
毛澤東問:“準備怎麼學習?”
彭德懷:“學習哲學、政治經濟學。吳家花園離黨校近,希望在黨校參加學習,準備學四年。”
毛澤東表示同意,讓彭真、*兩人負責安排。又說:“不要學那麼長時間,兩年就夠了。”彭德懷也同意。
這時,毛澤東沒有說下去,注視著彭德懷,似在等候什麼。
彭德懷默不作聲。他也感覺到,他此時“認錯”,就能開啟僵局,他的處境會好得多,但他決心不再做違心的檢討。廬山上的違心檢討是為了顧全大局,已使他痛苦到“如萬箭穿心”。現在,他還為什麼呢?他認為,錯在毛澤東,而不在自己。
歷史再一次黯淡起來。兩個歷史巨人,兩個同樣火辣的湖南老鄉,在彼此的倔強和沉默中,再次失去了諒解的機會。
彭德懷給毛澤東最後的上書
春去秋來,中國的歷史在曲折中前進。1965年9月21日,彭德懷寫了一封信給毛澤東,請求允許他回農村去。彭德懷的信當天下午便送到毛澤東案頭。毛澤東看信後,於23日早7時半,叫秘書打電話給彭德懷,約他8時半前去談話。彭德懷謹慎了些:“主席習慣晚上工作,上午要休息,我晚上去吧。”秘書答:“叫你上午就來吧!”
彭德懷即乘車前往,8點15分到達頤年堂,毛澤東已在門口等候,看到彭德懷過來,遠遠就伸出了手。
兩人握住手,打量著。毛澤東的目光掃過彭德懷黑瘦的面容,斑白的兩鬢,似生傷感,說:“幾年不見,你顯老了。”
彭德懷勉強笑了笑:“我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毛澤東笑了:“早在等著你,還沒有睡覺,昨天下午接到你的信,也高興得睡不著。”毛澤東頓了頓,又說:“你這個人有個犟脾氣,幾年也不寫信,要寫信就寫八萬言。今天還有少奇、小平、彭真同志,等一會就來參加。周總理因去接西哈努克,故不能來,我們一起談吧。”
毛澤東對彭德懷說:“現在要建設大三線,準備戰爭。按比例西南投資最多,戰略後方也特別重要。你去西南區是適當的。將來還可帶點兵去打仗,以便恢復名譽。”
彭德懷答:“搞工業是外行,完全無知,政治上也不好做工作。”
兩人在院子裡邊走邊談,彭德懷談到在廬山會議上自己提到的三條保證,毛澤東說:“你說的三條保證,後面兩條還記得。也許真理在你那邊,你的問題讓歷史作結論吧。”又說:“廬山會議是歷史的插曲,已經過去了。要振作精神向前看。”
廬山:歷史的插曲(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