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不敢北上和後金打仗的孬種,但也不要阻止別人當英雄!
百姓崇拜英雄,故而自然不能夠容許小人在背後作祟。
當**被調動起來,膽敢壓迫**的,必然會被**所摧毀。
湖南襄陽王就鎮壓了抗議的百姓,結果李自成趁機煽動民變,不僅把湖南據為己有,而且還把襄陽王給烤了分食。其他幾個地方的原流寇也不傻,二話不說也是紛紛起來造反,結果虎踞一方,重新復起。
他們或許也想要北上攻打崇禎,但是他們是裹挾**起家,故而對於國戰,他們不敢造次。
他們必須要妥協,妥協的底線就是在崇禎大勝而歸或者大敗而歸之前,不會北上北直隸。其實說到底,他們也要蠶食周圍的勢力,擴大自己的地盤才對。直接北上北直隸什麼的,本來就不在現階段他們的計劃之中。
眼看周圍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北上作祟。崇禎還是欣慰的笑了,至少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大變革之戰
公元1633年,始皇曆1853年,後金趁明朝分崩離析之際,動員五萬精銳南侵。
大明崇禎皇帝廣發《華夏國戰詔》,舉二萬大軍即兩個師北上支援遼東,歸老將孫承宗調配。兩個師長分別為盧象昇與孫傳庭,洪承疇則作為總參謀長隨軍征戰。
自山西被擒,洪承疇也不好意思說自己能力卓著,最重要的是他的兵都給滅光了,也硬不起來了。
之前是以副將的身份,在盧象昇麾下,如今改組之後,自請結束軍職迴歸文職。奈何如今大明的文職已經滿員,而且洪承疇的軍事素養也是毋庸置疑的。故而經過黎落提議,崇禎首肯之後,洪承疇出任總參謀長一職,算是屬軍旅文職體系。但就權利而言,僅次於盧象昇和孫傳庭,算得上是三號人物。
甚至在關鍵時刻,就連二者也不得不聽從洪承疇的戰略部署。
“你們就是最近崛起的三大名將?”孫承宗是第一次看到這三位新秀,自然要好好親近親近。
他也不年輕了,說不定就是這兩年駕鶴西去,以後大明的安危,到頭來還是要交到這些後生身上。遼東那邊的將領,也屬於中老年時代,也需要後起之秀去補充。滿桂在大明花費十萬兩銀子之後,在大秦那裡贖了回來,他正值壯年倒也可以多征戰個二十幾年;遼東那邊吳襄的兒子吳三桂也是難得將才,就等他們慢慢成長起來了。
這一次,實際上真正投入戰鬥的只有三萬人,這是孫承宗一開始就定下的。
其他的將領不直接對外征戰,固守幾個重要據點不要讓後金鑽了空子才是關鍵,只要守住這幾個要點,就是大功!
至於出征的幾支部隊,其中由洪承疇和盧象昇兩人帶領一萬五千人的火銃部隊,五千由本家孫傳庭帶領的火炮部隊,最後是吳三桂帶領的一萬關寧鐵騎。
如今關寧鐵騎也基本上配備了騎槍,而且是一長一短兩把。長的在最初的衝鋒之中,作為威懾和壓制敵人使用。隨即使用短銃的轉輪六發銃透過遊斗的方式射殺敵人的有生戰鬥力,當然第一目標是對方的武將軍官。到了最後六發子彈都打光了,這才拔出腰間的馬刀,做最後的戰鬥。
實際上若是調配得好,這樣的戰鬥模式可以最快的擾亂對方的軍事部署,甚至運氣好的話可以殺死幾個主要將領。若帶隊的是黃臺吉,說不得還會直接把賊首給滅掉。不管結局如何,一萬人七發子彈,那就是七萬發子彈,就算lang費了90%,那也是會有七千人殞命。再則,戰場之上,後金採用的是舊式的軍隊模式,部隊陣型密集,這樣的情況下真的打出10%的命中率,吳三桂可以被撤職了,嚴重來說完全有資格拿下砍了。
“長伯,你要記住,戰爭模式已經改變,你不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