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詞而已,根本無法表達出哪怕晦澀的含義。
看來這提示不是來自於這篇課文字身,那麼就應該來自於它的出處。
直接出處是那本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學四年級下學期語文課本。它平平的躺在桌面上,看起來相當無辜。方木對其中的每篇課文,每一道習題都反覆研究過,仍然沒有任何線索。
間接出處是《呼蘭河傳》。《火燒雲》出自《呼蘭河傳》第一章。《呼蘭河傳》並不算一本很厚的書,可是如果把它當作一個線索來查的話,卻是最麻煩的,所以方木把它放在了最後。現在看起來,這本書大概是唯一的希望了。
《呼蘭河傳》,作者蕭紅,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於黑龍江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1942年1月22日在香港病逝。《呼蘭河傳》與其說是一部長篇小說,不如說是作者蕭紅緬懷其童年境遇的一篇大散文。
方木轉動著手裡的鋼筆——那是喬老師送給他的——耐著性子,一頁頁翻下去。
著手查詢線索,方木才發現這難度遠非“麻煩”可以形容的。
按照兇手作案的習慣,他應該模仿歷史上有名的連環殺人犯的作案手法。可是在這部上個世紀40年代寫就的,描寫一個東北小鎮的風土人情的作品中,要找到連環殺人犯的線索無異於在菜譜中尋找武功秘籍。方木一頁頁翻著,在字裡行間中尋找著諸如“殺”、“打”、“死”之類的字眼,每每發現,就仔細研讀一番,希望能覓得蛛絲馬跡。
……
“那大水泡子又淹死了一匹馬。”太敏感了,只是一匹馬。
……
“母親實在難為情起來,就拾起門旁的燒火的叉子,向著那孩子的肩膀就打了過去。於是孩子一邊哭著一邊跑回家裡去了。”燒火的叉子?曾有人以之作為兇器麼?
……
“她在大缸裡邊,叫著、跳著,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她的旁邊站著三四個人從缸裡攪起熱水來往她的頭上澆。不一會,澆得滿臉通紅,她再也不能夠掙扎了,她安穩地在大缸裡邊站著,她再不往外邊跳了,大概她覺得跳也跳不出來了。那大缸是很大的,她站在裡邊僅僅露著一個頭。”難道下一次案件的現場在鍋爐房之類的地方?
……
“那橋下有些冤魂枉鬼,每當陰天下雨,從那橋上經過的人,往往聽到鬼哭的聲音。”
……
方木忽然一把將面前的東西全都劃拉到地上。
紙張、書本噼裡啪啦地散落在地上。一瓶墨水被打翻在床上,頃刻間染黑了一大片床單。一隻玻璃杯子直接飛到牆上,破碎的聲音淒厲無比。
方木用力揪住自己的頭髮,感到自己的太陽穴在“突突”的劇烈跳動著。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喬老師生死未卜,下一個被害人危在旦夕。而我卻在這裡一個字一個字的胡亂猜想。
方木感到胸中憋悶得難受,五臟六腑都像著了火一般,只想把全身的衣服都撕掉,把手伸進胸腔裡揉!捏!擰!
他猛地站起身來,透過窗戶,竟看見窗外已是大雪紛飛。
臨近午夜的天台上空無一人,這正是方木想要的。
天台上已經積了厚厚一層雪,光滑的雪層上泛著清冷的光,看上去完美無瑕。方木猶豫了許久,竟不忍心踏上去。
終於還是邁出了第一步,那“咯吱咯吱”的聲音,熟悉得令人心酸。
有些微微的風,不時有大片的雪花飄落在方木滾燙的臉上,一瞬間就融化了,順著臉頰緩緩流淌,從冰冷到微溫。
抬起頭,本該漆黑一片的天空竟有隱隱的光,雪花無邊無際,飄飄灑灑地落在每個角落裡。輕微的“簌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