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8部分

階層,騎士階層要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又只能是非富即貴,所以歐洲風俗尚武。虎背熊腰、血膽之人往往得到尊重。但歐洲軍隊中騎士只佔少部分,大部分仍是“麇集之半裸露鄉民”。

中國與歐洲不同,雖然長期經受遊牧騎兵的侵襲,但大一統思想始終佔主導,中央集權制度一再加強,外來文化不是被吸收而是被同化。這和中國崇文輕武的文化傳統有關,文人為主的統治階層宜於管理廣大疆域和眾多人民,但在軍事思想上往往重視戰略上的權謀機變,出奇制勝,將領人選上推崇儒將(純粹的職業性猛將往往難於相互溝通和控制),兵器上的改良往往是拿來應急,用後就斥為“機巧之物”(士大夫對物理學一竅不通也不感興趣、且心存畏懼)。

當然,這也是長期與北方遊牧騎兵作戰烙下的痕跡,相當實用。但凡事過頭就有問題,就雲錚個人認為,兩漢的騎兵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漢族騎兵。當時孔孟之道尚未根深蒂固,古風尤在,加上長期戰亂,匈奴的威脅說是亡國滅種一點也不過分,漢族騎兵是充分發揮了國家機器整體效能的體現,不但規模龐大而且訓練有素,雖然個人軍事素養上還比不上游牧騎兵,但由於最大可能地實現了機動(騎術)、殺傷(箭術)、協同(陣法)、戰略戰術的融合,即使蒙古高原廣大的空間也未能讓匈奴找到破綻,只能在窮追之下遠走歐洲(今匈牙利)。

正是由於這種依靠謀略、機動和協同來戰勝遊牧騎兵的經驗最終促使中國在兵法、兵器上形成了與歐洲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中國的甲騎具裝只是大分裂時期曇花一現的產物,南北朝時發展到頂峰,隋唐即逐步消亡,儀仗的作用大於作戰,時間不長,無法與歐洲千年的重盔甲歷史相比,這是事實,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不過值得說說的倒是“明光鎧”,這種護胸鏡鋥亮的板式鎧甲是最接近歐洲重盔甲的中國騎兵防護裝備,曾威風一時。

兩漢之後,漢族的騎兵在整體上逐漸失去了對遊牧騎兵的優勢。唐朝雖然是個例外,但更多的是“以夷制夷”,不但士兵是這樣,連統軍大將也是如此,阿史那家族、高仙芝、安錄山、哥舒翰等藩鎮名將都是外族人,他們熟悉遊牧民族的習性,作戰大膽,慣於長途奔襲、擒賊擒王,一戰定乾坤,遊牧民族聞風喪膽。

雖然安西、北庭都護和朔方、瀚海等地不多的“邊地良家子”依然強悍,但看來李唐王朝確實發現,盛世之下的中原農民是無法再與刻苦耐勞的遊牧民族一較高下了。東都之戰時,安軍鐵騎衝突,唐軍陣腳大亂,西域名將李嗣業情急之下“肉袒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奮擊”才穩住,要不是勤王的西域葉護王子率回鶻騎兵迂迴成功,唐軍大勢去矣(代價沉重,事後葉護依“破城後城池歸李家、子女玉帛歸葉護”之約要大掠,經郭子儀率文武百官跪求葉護才倖免,後似乎是長安收復後還是被勤王的回鶻騎兵搶掠一空,城中一片火海、異常悽慘)。

萬幸的是,這個時代的歷史改變了,安史之亂以後,經過一番大亂、征戰,魏太祖得到了天下。並且,因為沒有北漢的出現,燕雲十六州沒有丟失,可憐中原王朝最後一個良馬產地被保住了。

第二個萬幸是,雲家這個出身關隴集團而戍衛燕雲的邊鎮家族,歷經兩百年戰亂風霜,硬是生生扛住了遼國無數次猛攻,將遊牧民族的鐵蹄擋在門外!而且還鍛煉出了一支精銳的輕騎,一支敢正面與遼國狼騎交鋒的燕雲騎!

壯哉!雲氏兒郎!

壯哉!燕雲鐵騎!

然而,現在因為雲錚的緣故,雲家軍已經開始提前擔心起燕雲騎的將來了。是啊,那樣遠距離的強力連弩,拿來進攻別人固然很痛快,可如果被別人拿來進攻自己呢?如何是好?

尤其是,當自己的精銳騎兵端著這樣的武器衝向敵軍的時候,若是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