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裡,趙禎索性硬下心腸,對公孫策道:“接下來我要問你幾個問題,你可以坐下回答。”
公孫策皺了皺眉,慢慢轉過身,面對趙禎,淡淡地道:“不必了,陛下請問。”
趙禎點了點頭,卻沒有理會公孫策,相反,他自己轉回身,回到了高高在上的御座,坐下之後才問道:“公孫策,你方才說你知道朕為何要下這樣的旨意貶斥與你。現在我想聽你說說。記住,要說你心中真實的想法。”
公孫策的嘴角浮現出一絲淡淡的苦笑,他仰起頭看著趙禎,突然高聲答道:“陛下這樣做決定,實有高瞻遠矚之意。雖然表面上是在貶斥公孫策,而實際上是在謀劃大宋未來十年的政局。”
趙禎的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微笑,他點了點頭,“很好,繼續說下去。”
公孫策此時心中彷彿有一團烈火在燃燒,他忘記了顧慮,也不在乎接下來他的話會引來什麼後果。他看著高高在上的天子,突然放鬆了下來,聲音清亮,侃侃而談:“恕臣直言。在陛下登基之初,大宋政壇的格局是太后,八王,太師三方把持。雖然皇帝貴為天子,卻一直被這三方勢力架空手中的權利。太后與皇上的利益一致,但是卻更加看重自己的孃家人。八王和太師都忠於陛下,卻因為忌憚太后,更因為不願意放棄各自手中的勢力,不斷爭鬥,對陛下推行的政令更是橫加阻攔甚至屢屢出言不遜。
當時陛下年幼,無力與這三方抗衡。然而如今陛下親政已有一年的時間,這種情況卻依然沒有任何好轉。陛下長大了,心智慧力都足以坐穩這大宋朝的江山,然而這三方勢力也正是如日中天。太后身體安泰,八王與太師更是在朝堂上經營多年,門生故吏遍佈朝野。陛下想要推行政令,對舊制加以改革,卻步步維艱。陛下雖然年輕,卻是一位胸中有大志向的君主。想必陛下這一年以來,一定是時時為此事感到頭痛吧。”
說到這裡,公孫策停頓了片刻,抬起頭深深地看了趙禎一眼,突然笑道:“打破僵局需要有非常手段。就在此時,陛下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玉辰宮突然鬧鬼,而且一下子把太后,八賢王和遠在襄陽的襄陽王三方勢力都攪了進來。而最妙的是,因為這樁案子,陛下發現了包拯這個愣頭青。他初入官場,什麼都不懂,只憑著一股不畏強權的勇氣將這個案子一查到底。最後搬倒了太后,甚至將襄陽王的狼子野心暴露於皇上的面前。
包拯幫皇上打破了僵局,使皇上收回了把持於太后手中的權力。雖然他是八王舉薦的人才,但是經此一役,他必定會成為皇上的心腹。而接下來的幾年,皇上要逐步收回把持在其他大臣手中的權力,更需要一批像包拯這樣的人才為您所用。因此,您一定會重用包拯。”
公孫策說完這一番話,再次停頓了下來。趙禎卻微微皺了皺眉,不解地道:“我方才是問你我為何這樣處置你,你卻一直在跟我說包拯。公孫策,你是否聽明白了我的問題?”
公孫策微微一笑,“當然聽明白了。我之所以會反覆提到包拯,正是因為包拯就是造成皇上您決定如此處置我的原因。”
趙禎沒有答話,而是靜靜地看著公孫策,等待著他的下文。
公孫策道:“其實皇上之所以會如此處置我,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為了平衡而已。首先,這場官司最大的輸家是太后,但是太后畢竟是皇上的母親。她多年來對皇上有養育之恩,卻被包拯與我的舉動逼得後半生不得不常伴青燈。皇上抬一個貶一個,是想讓太后心裡好受一點。
當然,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不在後宮,而是在朝堂之上。太后雖然退了,但是追隨她的那些勢力還在,他們不可能立刻全部歸附於皇上,肯定會有一部分人跑到太師,八王,甚至是襄陽王的陣營當中。從今以後大宋的政治格局便從太后,八王,太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