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後浪推前浪,王小哥的醫術,我等遠遠不及啊!”孫思邈感慨萬千的說道“我們這三個老傢伙,原本認為中醫可能會在未來三到五十年內死亡,中醫不轉型,不和現代醫學結合,死亡是遲早的事,但王小哥讓我們看到了一縷曙光!”
“不錯,我們在王小哥的身上看到了曙光,王小哥,希望您一定要為中醫出一份力,我們中醫傳承三千年,不能就這麼在我們的手上斷了啊,中醫不僅是一門醫術,也是我們華夏的文化,我們不能讓我們的文化就這麼滅絕了!”
“老朽,求求小哥了!”
說著,三大名醫,三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就要跪下。
王大山連忙伸手阻攔。
“三位放心,發揚中醫也是我的理想,能幫忙的,我一定會幫忙!”王大山心中感慨,沒想到中醫的死亡已經近在咫尺。
不過說的也是,中醫千人千方,同一種疾病,同一種藥方,放在不同人身上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兩個結果。
再加上現在環境越發惡劣,土地重金屬超標,農藥超標,化肥汙染,水源汙染,空氣汙染,各種膨大素,催生素,不停的使用。
為了經濟效益,完全沒有任何底線。
各種中藥材的質量越來越差,再加上絕大多數的中醫藥企業,只顧著賺錢,根本不願意投入大量資金研發。
種種限制之下,中醫確實已經在慢性死亡。
王大山之前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只不過,他沒想到中醫的死亡已經迫在眉睫,現在如果不是國家的大力支援,恐怕中醫早在幾十年前就死了。
王大山也想幫忙,奈何根本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自己開醫院,辦醫館,能做的事也非常少。
“好好,只要王小哥願意幫忙就行了!”三大名醫激動無比的說道。
三大名醫一讓開,周圍的記者就蜂擁而至,紛紛要採訪王大山。
毫無疑問,今日之後,王大山就會成為華夏中醫界的定海神針,擎天之柱。
“葉醫生,請問您的老師是誰,您打敗了韓佑熙,有什麼想對大家說的嗎?”一名記者擠了過來,大聲問道。
........。
與此同時,杏林居街道對面,神秘人拿著手機翻了翻,看到王大山戰勝韓佑熙的訊息,已經是熱搜第一,搜尋第一,討論量第一,是目前熱度最好的新聞。
他拿出手機,撥打了一個電話。
“第一階段的計劃已經成功了,王大山現在已經成為華夏中醫的招牌人物,可以開始第二階段的計劃了!”
“我們不能讓他繼續留在三省武道界,不能再讓他干擾我們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