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奧匈人眼中,自己的軍隊經過了戰爭,擊敗了敵人控制了的波黑就是自己的地盤,結果現在搞了半天還不是自己的,這怎麼能忍?
再說了,就算託管期結束,波黑的所有權也是奧斯曼土耳其的,你塞爾維亞咋咋呼呼的想幹什麼?
本來因為國內經濟萎靡就已經怨聲載道的奧匈人看到現在連塞爾維亞人都敢和自己扎刺了,強烈要求“教訓”一下狂妄的塞爾維亞人。
如果能打贏這場戰爭,也的確可以刺激一下本國的經濟,順帶緩和社會矛盾。而且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知道,如果面對塞爾維亞這種小國的挑釁都退縮的話,那麼哈布斯堡家族將會名聲掃地,沒有了皇權的威嚴的自己將會無力維持奧匈帝國的統治了。
於是奧匈人的回應也同樣強硬:“託管期結束後波黑人名選擇留在帝國的版圖內是所有波黑人的願望,並非帝國單方面的強迫。”
那好吧,既然談不攏,就用拳頭來說話吧。
做戲做全套,德國人這邊也一副堅決幫奧匈人撐腰的樣子,德國人措辭強硬的表示,奧匈和塞爾維亞之間的問題他們自己解決,如果英法俄三國想要摻和進來德國不會坐視不理。
英法實際上也不準備為了波黑這麼個地方摻和到一場戰爭去,自己現在還在經濟危機呢,跑到巴爾幹為了塞爾維亞人和德國人翻臉,傻啊?就算塞爾維亞人得逞了,得利的也是俄國人,又輪不到自己。
於是英法給了個含混不清的回答:德國你這樣不好的,好歹《柏林條約》大家都是簽了字的,白紙黑字有法律效力的。奧匈這邊一個人單幹不合規矩,這讓我們很難做啊。
這說了跟沒說一樣,既然難做,那就不做唄。行,你們慢慢打,我們就強勢圍觀總可以吧。
而俄國人這邊,為了防止毛子的過激反應,德國外交部都做好了隨時出使俄國,說服亞歷山大三世不要衝動的準備。結果俄國人還真是配合,口頭上譴責了奧匈幾句就完事了,讓做好了準備的德國人有力沒處使。
也是,雖說都是“斯拉夫兄弟”,但是這個兄弟是搞民族主義的瘋子,那麼俄國人就要考慮考慮幫了他們會不會讓自己倒黴了,波蘭人可是一直鬧獨立的。為了這麼個“兄弟”和奧匈開戰,自己有一毛錢好處?口頭上支援一下意思到了就行了。
英法俄都準備看熱鬧,有了底氣的奧匈決定開戰。不過英法俄都不準備幫自己,但是彼得一世依然有自己的把握。
而且德國人的態度表面上看上去是力挺奧匈,但是實際上釋放的訊號是英法俄你們不插手,那麼我也不插手,大家一起搬個凳子坐著圍觀就好。
而實際上無論是英法俄,還是奧匈都認為塞爾維亞沒有贏的可能。奧匈就算在對外戰爭中鮮有勝蹟。1852年敗於法國,1866年又敗給普魯士。但是好歹是對手太強了,現在打個塞爾維亞總沒有輸的可能吧。
因此德國人的態度被各國理解為不希望事態升級。但是德國人自己心裡清楚的很,就奧匈現在國內的經濟狀態,如果不能一路勢如破竹贏到底,只要受到一點點挫折,國內的匈牙利人再推一把,奧匈的戰爭機器就會立刻停止運轉。
德國人不準備插手,彼得一世就徹底放了心,奧匈是個紙老虎,我大塞爾維亞一定能夠給驕傲的奧匈人一個畢生難忘的記憶。
第113章 德國人決定參一腳
返回柏林後的第一時間約亨就面見了自己的父親腓特烈三世,將自己和紹帕裡的密談的內容告訴了自己的父親。腓特烈三世在聽到兒子擅自答應了匈牙利人如此大的陰謀後勃然大怒,約亨有史以來第一次被自己的父親罵的狗血淋頭。
約亨也只能低著腦袋等父親氣消,腓特烈三世火來的快消得也快,把兒子臭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