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點他倒是沒有想到。再看看蘇瑾雙眸閃著自信的光芒,笑了,“這麼說你是看中了永清橋頭的那家兒?”

蘇瑾點頭。那家鋪面也是個兩間開門,後面同樣是小院兒。只因位於永清橋西側三條水道環成的中州區域,是新城中一等一的繁華之地,因而租金比二閘口的翻了一翻,一年要四十兩。

但比起二閘口來,好處也不止一兩宗。人流客流自不必擔心,不但船工挑夫們每日必在此處活動,也有南來北往的客商、鄉下進城發賣貨物的農戶以及城中的各個富戶商賈的家奴僕從等,這些都是現在她的主要客戶群。再者一旦鞋店開張,能最快速的打出名氣來;三來,她主要想吸引外地客商,若能接得大宗訂單,將鞋子販賣到他地,自家的生意便不止在歸寧府了。

蘇士貞想了一會兒,點頭,“也好,即你看中的,必有它的道理。這就叫張荀去知會店家,約定時間,我去將合約寫了。”

“是謝謝爹爹”蘇瑾喜得連忙道謝,急匆匆出門去叫張荀知會店家。

剛到走院中,忽聽遠處隱隱有“鏘鏘”的鑼聲,夾著吆喝聲,愈來愈近。常氏直起身子,側耳聽了聽,疑惑道,“莫不是官府又有什麼新政?”

正說著張荀自鋪子裡匆匆進來,“小姐,外頭的官差在喊,說是是海防銀派到咱們歸寧府”

“海防銀?”蘇士貞聞訊自正房出來,側耳聽聽,那鑼聲已來到蘇家院外,官差的聲音聽得清楚,不由皺眉道,“好好的怎麼突然攤派起海防銀了?沒聽說……”突然他話頭打住,急匆匆的往外走,聲音中透著驚喜,“莫非貴遠老弟說的開海禁的事兒,成真了?”

蘇瑾連忙叫張荀跟過去,“去打聽打聽,海防銀子要交多少”自家的銀子她心中有數,早先統共有一百多兩能動的現銀,舊衣生意裡先投進三十兩,這次蘇士貞又拿三十兩出來。現在餘下的銀子付了那鋪子一年租金後,只餘下十來兩銀子週轉……

外面的官差,兩人抬著一面大銅鑼,一行走一行敲著吆喝,另外兩人不斷的在臨街牆壁上貼著告示。街道兩旁四五個鋪子裡的夥計掌櫃都湧了出來,與蘇士貞一道擠在告示前看。

官府貼的告示上並未明說是不是要開海禁,只說近期倭寇猖獗,屢侵海境擾民,故而向全國各商戶加徵海防銀。每季定稅三百貫鈔者,納銀五十兩;定稅三百貫鈔以下者,納銀三十兩,自張榜之日起,一月內必將銀子繳納。

蘇士貞看完後,呵呵笑了兩聲,官府雖未明說開海禁,但他卻相信,此舉與海禁關係甚大,甚至可以說是朝廷為了開海禁而做的準備。

倒是那些之前沒聽到風聲的掌櫃們,登時便嚷嚷起來,“咱們歸寧府的門攤稅本就比其它地方的高出四五倍來,沿海打仗關我們何事?一張口要三十兩銀子,夠我們一家人一年的吃喝了。”

還有人嚷嚷道,“去年黃河發水,淹了各府州縣,這本不關我們地事兒,也派個什麼河防捐到我們頭上。我們每年還有雷打不動的催五兩銀子的運河堤防捐。咱們靠運河吃飯,這個捐認了,可那黃河發水為何叫咱們捐?松江蘇杭等地比咱們歸寧府富庶,這海防捐怎的不叫他們捐?”

“你怎知不叫他們捐?不過,咱們歸寧府頂個有錢的聲名,大事小事都躲不過,倒真的”有人淡淡頂了一句,嘆息一聲,無可奈何的離去。

蘇士貞早年行商,聽到過蘇杭等商人談起當年海上貿易的盛況,那些商船到波斯到印度,去時運茶葉、瓷器、綢鍛,回航時換來珠寶、玻璃、香料以及各式各樣的精緻物件兒,一往一返,一兩銀子就能翻出三四兩的利錢來。那時便極嚮往海那一端的國度……

本以為有生之年不能去闖一闖,誰知朝廷竟然有了開海禁的苗頭,與這個令人激動的訊息比起來,反倒不怎麼在意那三十兩的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