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賢的答案。

他問婁諒:“如何做聖賢?”

婁諒自信滿滿地回答:“聖人是可以靠後天學習而獲取的。”

王陽明滿心歡喜,因為這正是他一直以來的認識。他問婁諒:“為萬世開太平是不是通往聖賢之路的捷徑?”

婁諒大搖其頭,險些把腦袋搖了下來,說:“不是,絕對不是。你說的為萬世開太平是‘外王’,只有先‘內聖’了才能‘外王’。所以要成為聖人,必須鍛造自己,然後才能去做聖人做的事。”

王陽明再問:“怎樣才能成為內聖的人呢?”

婁諒一字一字地回答:“格物致知。”

這是朱熹理學的治學方法,也是成為聖人的方法:人在面對自己所不知的物時,要透過各種方式(實踐或書本知識)來把它搞明白。搞明白一切事物的道理後,你就是聖人了。

王陽明表示謹遵婁諒教誨。婁諒告訴他,人生要絕對嚴肅。王陽明回到浙江餘姚後就把從前嘻嘻哈哈的習氣一舉盪滌乾淨,變成了不苟言笑的謙謙君子。婁諒又告訴他,要刻苦讀朱熹經典。王陽明回到餘姚後就苦讀朱熹註解的“四書”。別人讀“四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王陽明卻真是向裡狠鑽,不但鑽朱熹,還鑽各種各樣的理學大師們的著作。婁諒還告訴他,一草一木都有道理,必須要去格出來,王陽明於是就去格了竹子。

王陽明格竹子事件的始末大致是這樣的。有一天,他和一位同樣精鑽朱熹理學的朋友在竹林前探索學問。王陽明突然說:“咱們把竹子的道理格出來如何?”

這位學友吃了一驚:“竹子能有什麼道理?”

王陽明回答:“朱熹說,一草一木都有它自己的道理,你不格你怎麼知道它有什麼道理?”

學友認為王陽明說得有點道理,於是兩人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一棵挺拔的竹子面前。學友不知從何下手,問道:“如何格?”

王陽明也不知方法,只好胡亂說:“盯著它看,道理自會閃現。”

兩人就死盯著那棵竹子看,草草地吃飯,草草地睡覺。三天後,那位學友都快成了竹子,可他什麼都沒有得到,卻有了幻覺。他發現竹子自己飄了起來,繞著他轉。他頭昏腦漲,實在無法支撐,就對身邊瞪著佈滿血絲雙眼的王陽明說:“哎呀,我不行了,看來朱熹老頭的‘格物’真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做到的。”

王陽明說:“你要堅持!”

學友懊惱道:“天賦有限,不是堅持就能成功的。我撤了,你繼續。”

學友的離開並沒有使王陽明灰心失望,他依然堅持盯著竹子看,到第六天時,他不但出現了幻覺,還出現了幻聽。他聽到竹子在說話,好像在埋怨他:我的道理如此簡單,你怎麼就“格”不出來呢?

王陽明懊喪不已,正要回答他的難處,突然聽到所有的竹子鬨堂大笑,這種笑聲具有明顯的挑釁味道,王陽明怒了,使盡渾身力氣喊道:“你們就沒有道理,我怎麼格!”

他不知道自己根本就沒有喊出任何話來。他體力嚴重透支,最後扶著竹子倒了下去。幾天後,他恢復過來,反省此事,他確信,朱熹的“格物致知”有問題。

他找來那位難友,把自己的懷疑說給對方聽。對方的幻覺才消失不久,以為自己又得了幻聽,當他確信不是幻聽時,不由驚駭起來:“你瘋了?朱熹的‘格物致知’怎麼可能是錯誤的,你是不是走火入魔了?”

王陽明沒有走火入魔,他冷靜地分析說:“別說我們沒有格出竹子的道理,即使把它格出來又能怎樣?朱熹說,天下萬物包括一草一木都有道理,而且要我們去格,格個竹子都這麼費勁,天下萬物那麼多,我們格到死,連聖賢的影都看不到。況且,如果我們踩了狗屎運,突然把竹子的道理格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