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5章 高麗三國百姓內遷與遼東開發招商規劃

新羅的內遷工作趙崢的規劃依舊是以撒傳單為主,如今操控還是慢了點兒。

趙崢直接買了一個小飛機帶著幾個人去撒傳單。

這種小飛機ade cha。

趙崢也是準備購買才知道原來如今小飛機做的最牛的是國內的工廠。

而且相當便宜,一百萬出頭就可以買一個兩座的,單人的甚至只要幾萬塊錢。

傻瓜式操作,學習起飛降落也很簡單。

至於傳單,趙崢讓善德女王給寫好,自己把她寫好的讓人抄抄。

錄一段勸說的語音一邊撒傳單,一邊喊話。

最終趙崢發現抄起來太慢了,還是直接上覆印吧。

遷徙條件,自然是餅怎麼大怎麼畫。

這次移民趙崢也沒打算一蹴而就,半島三國600多萬人口,動員起來不是那麼容易的。

趙崢計劃先忽悠城裡的百姓去大唐,鄉鎮的再逐步蠶食。

移民過來的大唐人,允許搶佔當地人的土地,允許抓捕當地人為奴。

高句麗如今有數十萬前朝遺民的後代,如果他們願意歸正,趙崢不介意讓他們繼續留在高句麗。

新羅與百濟這些棒子的祖宗,不遷就去死吧。

雖然善德女王知道趙崢就是欺騙,但是她也無能為力,只能任由趙崢為所欲為。

一、內遷先登記,到大唐依據大唐均田制,每丁授田100畝,還送農具

二、內遷後三年內不徵稅,一切產出歸自己

三、有男丁在大唐參軍的,額外送一頭豬。

四、

五、

反正一切都是為了把人先忽悠過去。

至於遼東怎麼填充人口倒是讓李世民與趙崢犯了難。

“陛下,不如先實行軍屯?”岑文字建議道。

軍屯一般用於邊境地區,主要是為了軍隊可以就地自足,不至於全靠朝廷撥糧。

軍屯也分三種

戍田:耕戰兼顧,,且耕且戍。這種方式歷朝歷代在邊境都有使用。

屯軍:就是從軍隊中專門抽出一定比例來,專門種田囤積糧食。

軍戶型:把地授給軍士,讓其家屬一道耕種。

聽起來跟大唐兵農合一的府兵制好像是一樣的。

實際還是有些不同。

如果是戍田,或者屯軍,本質是給國家勞作,糧食由朝廷統一調配。

軍戶型,則是跟府兵有些相似。

岑文字的意思是三種都實行。

在於契丹、室韋等交界的地方實行戍田。

同時再讓願意留在遼東的軍士,給他分配土地,農具,耕牛,甚至女人,讓他在遼東落戶。成為軍戶。

這種軍戶是享受免稅的,但是戰時還是需要奔赴戰場作戰的。

最後還有許多空餘的土地就實行屯軍,待人口慢慢增長上來,就減少屯軍,把土地分配給新長成的男丁。

“遼東苦寒,如果給的好處不夠,不會有人願意留在遼東。”

李世民覺得軍戶可能很難實行,戍田應該問題不大。

府兵多是良家子,家裡不缺地,怎麼可能看的上遼東這種地方的土地。

朝鮮半島,東北一半都是山地,只有西南半邊的海岸是平原,這裡可耕種面積並不多。

在21世紀,整個朝鮮半島可耕種面積不過178萬公頃,約合3290萬唐畝。

高句麗佔據了少部分東北平原,但是面積也不大。

但是現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地區開發程度是古代所不能比擬的。

如今高麗三國的耕地面積能有個六七成就不錯了。也就是約兩千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