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人談天說地、歡聲笑語不斷的時候,呂錦的隨從匆匆趕來稟報,說是兩浙路鹽司提舉呂安和溫州戶曹參軍呂開已經抵達村子,正在焦急等待著他速速返回商議要事。聽到這個訊息,原本熱鬧歡快的氣氛瞬間變得有些凝重起來。
金桃見狀,微笑著對呂錦說道:“如此看來,你們此次舉辦的大典規模相當宏大啊!連各地的呂家官員都紛紛前來捧場。你還是趕緊回去處理正事要緊,可千萬別耽誤了。改日我定當親自登門造訪。”呂錦聞聽此言,連忙站起身來向眾人拱手作揖,歉意地道別:“既然如此,那我便先告辭了。知曉您在州衙任職,日後若有閒暇時間,我自會前去拜訪。各位,咱們後會有期。另外,諸位回程之時,可以吩咐船老大將船隻駛入永安溪,並在那裡的第一個埠頭稍作停留等候。從這裡往南前行,一路上大約十里左右的路程皆是由青石板鋪就而成的道路。想當年,我們的先祖呂相每逢炎炎夏日都會到此納涼避暑。如今雖然烈日高懸,但行走於這條路上,想必也是別有一番意境。”言罷,呂錦再次抱拳施禮,然後轉身快步離去。
望著呂錦漸行漸遠直至消失不見的身影,金桃亦緩緩起身,向著方丈合十行禮,表示辭別之意。隨後,她帶領著同行之人按照呂錦所指引的路線,踏上了那條蜿蜒曲折的青石板路,一路向南而去。果不其然,只見道路兩旁樹木高聳入雲,枝葉繁茂交錯,宛如一把把巨大的綠傘遮天蔽日,使得整條小徑顯得格外清涼舒適,令人心曠神怡。
一條蜿蜒曲折的小徑沿著山巒緩緩延伸,它宛如一條靈動的綢帶,巧妙地穿梭於青山綠水之間。小徑平坦之處,一片片肥沃的田地星羅棋佈,彷彿大自然親手繪製的美麗畫卷。田地裡,莊稼茁壯成長,綠油油的一片,充滿了勃勃生機。
在這些田地之間,還散佈著一些散戶人家。他們的房屋或高或低、或大或小,錯落有致地點綴在這片寧靜的山間。有的房屋屋頂覆蓋著青瓦,煙囪裡冒出裊裊炊煙;有的則用茅草搭建,顯得古樸而自然。這些散戶人家與周圍的山水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和諧美好的田園風光圖。
繼續沿著小徑前行約五里路程,眼前突然出現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山勢陡峭險峻,直插雲霄。山上的植被比其他地方更為繁茂蔥鬱,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當眾人走到近處時,發現路旁一塊巨大的石頭上赫然刻著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呂亭山”。
見到此景,金桃不禁心生感慨:“這座山竟然是以呂相之名來命名,想來這一帶都應該是呂家的勢力範圍吧。”說著,她帶領大家繞過山頭,轉到了山的另一側。遠遠望去,一座宏偉壯觀的石亭依山而建,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翠綠的山林之中。
這座石亭全部由青石砌成,亭子的柱子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盤龍圖案,龍身蜿蜒盤旋,張牙舞爪,彷彿隨時都會騰空而起。亭子的四角高高翹起,如同飛鳥展翅欲飛一般,氣勢非凡。走進亭內,可以看到裡面擺放著一套完整的石桌石凳,供人們休憩之用。
石亭的正面橫眉上同樣刻著三個大字——“呂公亭”,筆力雄渾,莊重肅穆。兩側的柱子上還有一副對仗工整的對聯:“片石築亭,迎晨露晚涼,拋塵濾暑;幽林環座,攬閒雲倦鳥,息躁寧心。”這副對聯不僅描繪出了石亭所處環境的清幽雅緻,更表達了一種超凡脫俗、心境安寧的意境。
金桃連忙招呼大家進入石亭歇息片刻。眾人剛一落座,便聽到微風拂過樹林發出的沙沙聲,那聲音輕柔舒緩,如同一曲美妙的樂章。伴隨著陣陣風聲,不遠處山澗中的泉水也發出清脆悅耳的叮咚聲響,宛如天籟之音。在這樣優美的自然旋律中,人們頓時感到心曠神怡,渾身的疲憊和煩惱也都煙消雲散了。
離開了呂公亭之後,眾人繼續向南前行。不多時,眼前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