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2部分

諸葛亮回覆說這連弩是我一個人造的,還真沒有找馬鈞幫忙——一來尚未試驗,不知其人本領究竟如何,不敢妄用;二則最近幾個月都在忙著造連弩呢,我連部中都去得少了,跟馬鈞也沒有見過幾面。是宏輔似乎有些失望,隨即一捻鬍鬚,建議說:“馬鈞見在都中否?可召來同鑑也。”

諸葛亮也不清楚老師為什麼那麼瞧得起這個馬鈞馬德衡……他所以最近對馬鈞不聞不問,還有一個重要理由未便宣之於口,那就是:等把馬鈞弄到兵部來,才恍然察覺那只是個孩子而已,還沒有自己初拜是宏輔為師的時候歲數大呢。這般弱冠少年,真能有多大本事嗎?真能夠幫得上自己的忙嗎?算了,還是先自己單獨研製連弩吧,等忙過這事兒,再找機會考察馬鈞的能力不遲。

可是既然師尊有命,諸葛亮必然凜遵,於是便遣人駕車。前往兵部衙署去召馬鈞過來。是宏輔說了。你先把連弩將出來我瞧瞧。等馬鈞到了,再一併演示便可。

是宏輔相當之好奇,所謂的諸葛連弩究竟是什麼樣子的武器呢?雖說歷史已被改變,這連弩未必與原本歷史上的“元戎”完全相同,但理論上應該不會差得太遠吧。

後世對於諸葛連弩的猜測很多,可究竟是連弩還是連發弩,是單兵弩還是弩車,全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因為史書上記載得太過簡略了,光說諸葛亮“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也有人號稱復原出了諸葛連弩,單兵持用,弩上有匣,內容十矢,利用槓桿原理。合一下機括即發一矢……

然而是宏輔覺得這東西並不怎麼靠譜。首先,復原模型是木製的。必然難以反覆使用,弩矢鋼質,也與“以鐵為矢”的描述不盡相同——真要是按照實戰需要,加以金屬弩機,以鐵為十矢,這分量可不輕啊,一般人未必能夠長久端持、瞄準。再說了,既名“元戎”,意為將也,僅僅從字面意義上來揣測,也還是弩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再則漢魏用弩,力多較步弓為大,僅靠雙臂根本無法拉滿,而必須要藉助腰力甚至是腿力——乃有腰張、膝張、踏張、蹶張等名。復原模型單手即可上弦,即便利用了槓桿原理,張力也是很弱的,加上矢僅八寸,有效射程還不到二十步,根本不適應實戰需要嘛。而且固然能夠連續發射,但上弦速度並不算快,就算二十步內能破重甲,也僅一發耳,接著人就衝到你面前了,如何以弩來格擋敵械?

第三,就是相關槓桿原理了,這年月的的科技水平雖然落後,稱杆(槓桿)的運用還是非常廣泛的,就連民間亦知以桔槔取水,諸葛亮照此簡單原理來“損益”連弩,就真能被人讚頌為“物應機,大器無方,通人靡滯,大德不常……何思之深,何德之清……神弩之功,一何微妙”嗎?

再說既然槓桿原理並不深奧,相關的機括也不復雜,那如此軍國重器,又為什麼會失傳呢?

算了,不胡亂猜測了,還是睜大眼睛來仔細瞧瞧這新制成的諸葛連弩究竟是什麼式樣吧。

諸葛亮把是宏輔請到庭院當中,終於亮出了他新研發出來的連弩。此弩原本置於一乘馬車上,此刻揭開遮蓋的麻布,是宏輔終於得睹真容。他的第一反應——果然是單兵弩啊,竟然這麼小……

其實也不能算很小,比後世的所謂復原模型終究要大上一圈,弩長近四尺,臂開四尺餘,是宏輔估計以自己的小身板兒是扛他不動的。於是便問孔明:“其重幾何?”孔明躬身答道:“重一百一十斤,力四石六鬥。”

我的天爺啊,是宏輔心說這都超過關王刀的分量了……漢代的度量衡單位普遍比後世為小,一百一十斤大概得近三十公斤呢吧,自己勉強能夠扛之上肩,可還真平端不起來。這真是單兵用弩嗎?未免太沉重了一些吧。

諸葛亮指著連弩介紹:“弩上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