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遮住半張臉,神秘兮兮道,“青娘子說的,傳出去對娘子名聲不好,這事連太夫人、主母、郎主都沒敢告訴。”

秋姜嘉許地颳了刮她的鼻尖:“你個多嘴多舌的小婢子,總算沒給娘子我惹禍。日後啊,多聽青鸞的話,娘子我保管給你許個俊俏點的小郎。”

孫桃嘴裡不依,一直撒嬌到院內。待她去了,青鸞笑著上前道:“娘子也該管束一下了,這樣野的性子,保管不出意外。”

“我省得的。”秋姜望著這小婢歡欣雀躍的背影,由衷開懷,抬袖掩了微笑去。

冬日入學雖是此地舊俗,每年的三四月卻是士子士女求學的盛季,但凡有大儒名士在某地結廬暫歇,便有數之不盡的向學之子慕名而來,登門求拜。王恭和謝遠二人在東郊太羅山暫居的訊息一經傳出,各地士子不遠千里前來求學,原本罕有人跡的太羅山也愈發熱鬧起來。

王恭祖籍徐州琅琊郡,本是琅琊臨沂人,是琅琊王氏直系一脈嫡系子孫,永嘉之亂後琅琊王氏南渡長江,遷居至會稽山陰一帶。南朝劉宋、蕭齊乃至南朝蕭梁前期,此地大多數時候為南朝屬地,但因位於南北交界的重鎮,貫通四州,扼守中原,又瀕海而立,素來是戰時必爭的險要之地,每有南北征戰爆發,必然首當其衝,到了元嘉時期,一度又被北魏攻佔。王恭當時年幼,便隨著叔父一同到了北朝出仕。後來,他厭惡了官場,看淡了名利,便辭官歸隱,與謝遠一同周遊各地。

自東晉八王紛爭以來,戰爭頻發,政權更迭頻繁,又因門閥之風盛行,時人皆重家族而無國域之分。像王恭與謝遠這樣聞名遐邇的名士,無論南北兩地計程車大夫還是庶民都極為推崇。所以,來太羅山求學的不止北地士子,更有不少渡江南來的文客,一路結伴,言詩作賦,將書香文墨的大雅之風帶到四方人家。

琅琊王氏是儒學世家,素來秉承孔夫子“有教無類”的宗旨,只要誠心向學,無論男女老幼、士庶之別、束脩多少,一律接納。

秋姜在謝氏的學堂內與人齟齬結怨,也不耐天天與一些小姑爭論,在謝衍的允許下,三月初旬便喬裝一番入了學堂,如今在“天”字號草堂就學。這便是古代的“快慢班”了,天字號草堂聚集的多是士族子弟,對應的則是地字號和黃字號了。這倒不是先生偏心,這個年代,絕大多數資源掌握在士族高門手裡,寒門子弟想要獲得豐富的知識實在太困難了,哪怕資質出眾,同等條件下也難以和士族子弟相比。

太羅山是盆地,四周高而中間低,冬暖夏熱、降水豐沛,谷中四季常春,花木鬥豔,中間低窪處有一條明亮如鏡的小湖泊,風景極為秀麗。久而久之,士子們便不在簡陋的草堂舍內住宿,沿著湖泊建起一幢幢高腳木屋,既防潮又可抵禦蚊蟲。

天字號草堂的學生大多住在東岸,出身士族,房屋構建極為奢華,地字號次之,位於西面,而黃字號學子大多是寒庶子弟,基本縮在最簡陋的南邊角落裡,有的只搭了幾個草舍。

現在不過是初春,谷中卻非常炎熱,這日休假,秋姜便只著了薄薄的一件大袖衫躺在木屋內納涼。室內竹簾低垂,將視窗的陽光切割成密密的長條兒,只餘些許光亮影影綽綽地落在昏暗的地板上。錦書和孫桃一左一右給打扇子,有時窗外也捲起風,將一溜兒竹簾子吹得啪啪作響,旋轉地碰撞在一起,聲音像極了遙遠地方傳來的風鈴。

她這樣閉著眼睛翹著腿兒搖晃,慢慢地彷彿要升起來,到了夢境裡。有人為她煮茶,茶色釅釅,送來淡淡的香。這樣妄想著,情不自禁就笑出聲來,冷不防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她驟然驚醒,抬頭便見孫桃在她頭頂好奇地望著她:“娘子做什麼美夢呢,笑得這麼開懷?”

她早收了手裡的扇子,也不知偷懶了多少時候,秋姜心裡更惱怒被她打斷:“你總是這樣沒大沒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