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章 驚鴻葉公.子墨識英

正值廳中諸生喧鬧紛擾之際,仿若一道驚雷自九天而降。

“葉公至,諸生歸位!”

這清嘯聲恰似蒼鷹振翅,穿破重重雲靄,銳利而高亢。剎那間,那沸反盈天的廳宇仿若被一隻無形的巨手按下了靜音鍵,頓時噤若寒蟬。

彼時,晴空萬里,陽光灑在儒道學府的朱牆黛瓦上,折射出莊嚴而神聖的氣息。學府外的松柏鬱鬱蔥蔥,似在靜靜守護著這片知識的殿堂。

四下裡唯餘諸生匆忙歸位的腳步聲,衣袂拂動聲,隱隱交織出一片緊張而又期待的氛圍,彷彿連空氣中的塵埃都在這瞬間靜止,靜候葉公的到來。

此刻,廳中靜謐得落針可聞,所有目光皆如絲線般匯聚於臺上那緩緩走來的身影。蘇葉一襲月白儒袍,衣袂輕拂,仿若踏雲而來,周身散發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儒雅之氣似山間清泉,潺潺流淌,瀰漫在空氣之中。他手持一把古樸的摺扇,扇面上繪著的墨竹仿若暗藏玄機,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晃動,更添幾分神秘氣質。其衣袂之上,竟隱隱繡著細密的星圖暗紋,在光線流轉間仿若藏著宇宙乾坤之象,似在暗示著他博古通今、學究天人的深厚底蘊。

子墨乍見此人,仿若被一道驚雷擊中,瞬間呆立原地,心臟猛地揪緊,臉上滿是驚愕與震撼之色。他與蘇葉相識已久,往昔相處之時,只曉得蘇葉是一位滿腹經綸的大儒,言行舉止間透著神秘高手氣韻和大家儒雅風範,令他心生敬仰,卻從未想過,在這看似平凡的表象之下,竟隱藏著如此驚人的身份。這蘇葉,竟是那在太學院中被眾人傳頌卻難得一見真容的葉公!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這位葉公,還是大漢常山三公之一,地位尊崇至極!

憶及往昔諸事,子墨對蘇葉的行止漸漸有了幾分穎悟。蘇葉平日點評詩作,看似隨性而為,卻總能巧妙地將高深學問融入日常點滴,引導眾人自發思索。比如在一次賞菊之時,他輕吟“菊殘猶有傲霜枝”,看似只是賞景之語,實則暗喻君子在困境中亦應堅守氣節,令子墨至今難忘。這般獨特的授業之法,絕非普通大儒可為,想必背後定有著不為人知的深遠考量。而蘇葉藏而不露的武技功夫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返璞歸真之境,深不可測。

只是這蘇葉到底是劉莊皇帝的肱股之臣,還是祖父鄧禺的莫逆之交?一時難以參透。若為天子近臣,這般驚才絕豔之士,怎會未在朝堂中樞顯達?想必是祖父的摯交無疑。如此想來,子墨對鄧禺的籌謀深感欽佩,若非至親至信,怎會託付機要?念及此處,子墨對祖父的睿智謀略心悅誠服,敬意油然而生。

只見蘇葉雙眸幽深得仿若藏著星辰大海,令人望之頓生敬仰。他徐步登臺,目光溫潤而含威地掃過眾人,緩聲言道:

“諸生久別,吾心常念。今朝重逢,共探學問之幽微,實乃人生快事。”

言罷,安然盤膝而坐。待諸生安置好桌案,神色一肅,沉聲道:

“吾輩處於大漢盛世,當以儒道為宗。儒家精要,在育仁德君子。

仁,乃愛人心性,推己及人,可促社會祥和;

義,為行事圭臬,守正不阿,方能堅守正道;

禮,系秩序綱常,遵禮守節,社會方能井然有序;智,即明辨慧光,洞悉世事,可趨吉避凶;

信,是立世根基,言出必踐,方能取信於人。

於生活、仕途,踐行其一,皆受益匪淺。

如信字,若能篤行,便得立身之本,口碑載道。守信之人,天必佑之,機遇自來。待人以誠,商途亦可得摯友,事業自能拓展。”

然儒家之德,非獨善其身,更應兼濟天下。

今之朝堂,有忠良之士心懷社稷,卻常因循舊法,難以施展拳腳。當思變求新,以儒之德為基,融合道,法、墨之優長。於法,明定賞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