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發展這麼多年,很多古老的習俗傳播到了中原江南就發生了變異,只有在偏遠的西北還儲存了下來。西北五省廣為流傳的秦腔,據說是蘇武牧羊的時候,心生悲憤,嘶聲吶喊,後來演變成了秦腔。隴東皮影可以追溯到秦二世。陝西最有名的麵條岐山臊子面,據說當時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軍糧,為姜子牙所發明。而西北著名的鍋盔,可以上溯到韓信的楚漢相爭時代。手有餘香兄弟,謝謝你對這個帖子如此偏愛。看到你的文字,我感覺鼻子算算的。這個帖子是我們大家的孩子。
不管出版不出版,我都會把帖子一直寫下去。說真的,出版了,除過我的妻子知道這書是我寫的,再不會有人知道,咱不圖名。出版了,就那麼一點稿費,對咱來說,也多不了什麼。咱寫這書圖什麼?圖的是給自己這些年一個交代,一個總結;再圖什麼,圖的是認識了這麼多的好朋友,好弟兄,每天都能在這裡看到;圖的是讓更多人不要上當受騙。
所以,帖子會一直寫下去。
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午後,母親在院子裡織布,村中另外兩個姨娘在紡線。現在,在南方,早就進入了機器化大生產,衣服成批次生產,每個製衣工廠成千上萬,誰還會要這些土布衣服?
母親她們三個人邊幹著手中的活,邊嘮著家常,還動不動就會唱起歌曲來,都是在教堂裡學會的歌曲。歌聲緩慢悠長,綿綿不絕,讓人聽了很憂傷。
我問母親:“織這麼多布幹什麼?”
母親說:“有的人家中困難,買不起床單被罩,教友們就織布做好,送給他們。”
母親又說:“神父讓幫主窮苦人,有錢的出錢,咱幾家沒有錢,就織些布送過去。”姨娘們看著我,都善良地笑著。
奉獻是快樂的。我從母親和姨娘身上看到了。
走進房屋,我看到了父親的照片懸掛在桌子上方。那是父親此生唯一的一張照片。這張照片,還是我帶著父親去省城治病的時候,父親、母親和我一起拍攝的。
父親唯一的一張照片,當時加洗了幾張,我們兄妹三人一人一張。我一直珍藏著父親這張照片。我無論走到哪裡工作,都會帶在身上。
後來,我有了女朋友,女朋友第一次看到父親的時候,驚歎道:“老爸真帥啊。”
父親身高一米八,身材魁梧,五官端正,充滿力感。多年的體力勞動,給予了父親一副健壯的體魄。
父親確實是很帥,我記得小時候跟著父母去看老戲。西北農村極度缺乏文化生活,焦苦的生活讓人們食不果腹,衣不禦寒,哪裡有心思考慮什麼精神享受。每年麥子收割入倉,莊稼人能夠閒下來幾天,這時候就有戲班子來到。戲班子並不唱戲,而是皮影。那時候也沒有人敢登臺唱戲,登臺唱戲屬於封資修,是會像福海媽所說的“無產階級的鐵拳砸碎你”。皮影戲一來,萬人空巷,整村整村的人都會來到戲臺下觀看。皮影戲的內容也都脫胎於“八個樣板戲”,什麼《紅燈記》呀,《龍江頌》呀。皮影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現在也消失了,它只在像《活著》這樣的電影裡才會出現,而最後一代皮影老藝人,都在文革中個文革後先後辭世。
皮影是一些人物道具,表演的時候,燈光照在皮影上,皮影的影子映照在白布上,表演的人手持皮影,口中吟唱,手指翻動,皮影就會在二胡笛子和鑼鼓的節拍中,亮相登場。皮影忽而在臺上扭捏作態,忽而在臺上打打殺殺,臺下觀眾如痴如醉,連聲叫好。而皮影所有的動作,都在皮影藝人十個手指的掌握中。那時候,電影只有有限的幾種,《苦菜花》、《鐵道游擊隊》、《渡江偵察記》等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