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作用的不是劉知遠,也不是杜重威,更不是李守貞、高行周之流。若不是你的存在,大晉恐怕早就亡於契丹人鐵蹄之下了。
所以,你可以讓天下人歸心,正所謂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李風雲苦笑道:“老師你恐怕是太看得起我了。我哪有那般本事,能做到民心所向,眾望所歸。”
“如何不能?”馮道笑道,“風雲,你莫要小看了你自己,老夫當初第一眼看到你,就覺得你不是一個普通人,否則,老夫也不會一定要收你為弟子。老夫忍辱負重這麼多年,為的是什麼?
老夫若是一個貪圖名利之人,當初又何必從契丹人手中逃回中原?
老夫這一生所圖,不過只是想要尋找一位明主,重整我華夏河山罷了。連老夫都認定了你,天下還有誰會否認你?難道你懷疑老夫的眼光不成?”
李風雲張大嘴巴,他沒想到,事情竟是這樣。
注1: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49年),伊姓,名摯,輔助商湯滅夏朝,伊尹歷事商朝商湯、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餘年,為商朝強盛立下汗馬功勞,被後人奉祀為“商元聖”。
相傳,太甲不遵守商湯的大政方針,胡作非為,伊尹曾將太甲放於成湯墓地桐宮,他與諸大臣代為執政,史稱共和執政,並著《伊訓》《肆命》《徂後》等訓詞,講述如何為政,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直到太甲改悔,伊尹才重新親自迎接他回宮主政。
注2:霍光,(?-公元前68年),字子孟,河東平陽人。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公元前74年,漢昭帝駕崩,他沒有兒子。霍光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並重新立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繼承帝位,即漢宣帝。
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廢立天子之事,從此後人合稱為“伊霍”,後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
霍光功高震主,為後來的全家族滅埋下了禍根,他死後兩年,霍家因謀反被族誅。
注3:王莽,(公元前46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人。王莽篡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此處不做多說。'。'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抉擇
“老夫知道,你心中有朋友之義,卻根本沒有君臣之忠。當初沒有,現在同樣沒有。在你眼裡,皇帝不過是大一點的幫派頭子,是不是?”馮道問道。
李風雲嘿嘿一笑,沒有回答。
“威望不必說,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你從一名無名小卒,轉眼間就成為戰功赫赫的名將,試問,直教契丹人聞風喪膽,試問當今天下,還有誰比你的威望更甚?
氣運更不必說,初見你時,你不過是江湖上一個小混混,靠著臉皮夠厚,扯起虎皮當大旗,但這近兩年下來,你已經是江湖中聲名赫赫,舉足輕重之人,更是軍中的無敵悍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
聽說,這次泰巔爭鋒,也被你力拔頭籌。《歸藏經》也最終落到了你的頭上,若說你沒有大氣運,誰會相信?
至於人脈,不要緊,老夫想過,老夫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有老夫支援你,文官這一塊問題不大。武將方面,我瞧你手下人才濟濟,又有江湖高手相助,應該也不成文體。
而且,你應該跟軒轅臺關係不錯吧?”
李風雲點點頭,答道:“的確認識一些人,有些交情。”
“那便好!”馮道接著道,“當初老夫推薦你成為枯竹翁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