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位於洛陽城以東二十多里處,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注1),相傳是佛教傳入中原後得到朝廷認可的第一古剎,有中土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在佛教中有著極為顯赫的地位。
李風雲、蘇語儂兩人來到白馬寺,只見白馬寺門口站著一位老熟人,大慧法王。
大慧法王看道李風雲,急忙迎了上來,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李施主,蘇施主,又見面了!李施主,老衲真不知該恭喜你好呢,還是惋惜你好!”
李風雲感覺自己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禮問道:“法王,你怎麼會在這裡?什麼恭喜、惋惜?”
大慧法王朝李風雲、蘇語儂眨了眨眼睛,道:“此寺乃中土佛教的祖庭,老衲怎能不來?只可惜這裡的住持方丈了源大師,太過迂腐,不知變通,不知三教合一的好處。李施主,你乃三教合一的首倡者,呆會事了之後,正好幫老衲勸說一下了源那和尚。”
說話間,早有沙彌過來牽走了李風雲、蘇語儂兩人的馬,大慧法王陪著李風雲兩人走入了寺中。
見李風雲不知白馬寺的來歷,大慧法王一邊走一邊介紹道:“白馬寺最初建於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說來還是佛祖釋迦摩尼親自來東土宣揚佛法的結果!”
“哦?竟然有此事?”李風雲有些感興趣,他曾聽杜如月說過,釋迦摩尼直到圓寂也未曾踏足中土,不知大慧法王為何有此說。
大慧法王說道:“那還是一千年前,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莊,也就是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親自為他演示佛法,其中妙處,自不可言。
次日清晨,漢明帝將此夢的內容說給朝中大臣們聽,博士傅毅啟奏道:‘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陛下夢到的那樣,想來入陛下夢中的應該是佛祖釋迦摩尼了!’。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求取佛經、佛法供奉。
到了永平八年,蔡、秦等人離開了帝都,前往天竺。
在途徑大月氏國(注2)之時,蔡、秦等人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於是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土來弘法佈教。
永平十年,二位天竺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攝摩騰、竺法蘭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鴻臚寺(注3)暫住。
永平十一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所以取名為‘白馬寺’。這白馬寺的‘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到了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土寺院的一種泛稱。在這裡,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乃是傳入中土的第一部 漢譯佛典。
在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後,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在之後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裡,總計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在這裡譯出,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成為中土第一譯經道場。”
說著話,大慧法王將李風雲、蘇語儂引入到方丈室內。
進到方丈室內,李風雲不由得一愣,原來這裡竟然已經坐著六人,燕無雙也就罷了,耶律明、野狐禪、瞭然大師三位絕頂高手竟然也在這裡。耶律鴻雁也坐在耶律明的身後的一側。
另外一人是一位老僧人,身披大紅袈裟,白眉直垂到耳邊,形容枯槁,應該就是白馬寺的住持了源大師,此人似乎並不會什麼武功。
大慧法王果然指著那位老僧介紹道:“李施主,其他的人你應該都認識,老衲也不必介紹了,這一位便是白馬寺的住持了源大師。”
李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