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入五六後,市場上管理的越來越嚴,沒票就別想著買肉,李建華也只是偷偷哪一些,他可不敢大張旗鼓的往回拿。
“馬師傅,瞧瞧,上好的板油,一會兒咱們練了油吃油滋啦包子。”李建華從供銷社弄來板油,又拿了幾個雞蛋,一根白菜,一小袋白麵。
板油是當初和供銷社協商好的,剛開始的時候還能每月供應他們三四次次,現在就算是他有關係也只供應一兩次了。
你說五五的時候也開始用票了,那會李建華剛穿過來買肉好像沒這麼費勁,但不知道為啥過了幾個月怎麼東西就緊缺了,買啥都不好買了。
懷著好奇,他問了問在供銷社上班的二嬸,這才明白原因。
人們的日子好過了。
是不是覺得不可思議,李建華得到這個答案當時也是懵圈的,為啥人們的日子好過了反而東西卻難買了。
原來是因為種花的人太多了,以前大多人都沒那個消費能力,能捨得大口吃肉的就那麼多人,就算是手裡有票那你得有錢才行啊!
現在不同了,計劃經濟的特點顯露了出來,人們有了工作,平等了,你有錢那得有票才行,而那些曾經買不起肉的有票了也有錢買肉了,所以買肉的人基數變大了,簡單點說就是現在徹底變成了賣方市場,那你就得按人家的規矩來才行。
不說這個了,總的來說就是你得聽上面的計劃,這就是為什麼李建華想趁著機會多讓小酒館囤酒的原因了。來小酒館常喝酒的就那麼幾位,要是被限制了,他們酒館還怎麼掙錢啊!
是,他們是正式工,工資肯定沒問題,但獎金呢!
“食堂要是想掙錢那就得多辛苦,這多辛苦就得給乾的人補貼。按照上面的規定,最後結餘的十分之一可作為獎金,大家有什麼意見沒有。”徐慧真再聚餐時說道。
這裡的結餘就是拋去各項費用以及工資,最後剩下的錢。
“我同意。”馬師傅一聽這話把盛雞蛋湯的勺子都放下了趕忙舉手同意。
“我也同意。”何玉梅也趕忙舉手同意。
“那我就更同意了,一個月要是能結餘五百,五十塊錢,咱們是三個人加上兩個經理,那一個人就是十塊錢。”孔玉琴看了看幾人說道。
她還不算太傻,把徐慧真和李建華也加了進來,小食堂這邊現在就孔玉琴、馬連生和何玉梅三人負責。
趙雅麗是會計,家裡有八個孩子需要照顧,所以工作安排上分到了小酒館。至於蔡全無,上班後就忙著拉酒,暫時歸到了小酒館這裡。
“你們那邊到是合適了。”趙雅麗一聽能高興才怪,誰不想多掙錢。
“哎!小酒館想掙錢那得有外財。我和建華商量了一下,想買臺拖拉機,到時候進貨的時候幫人拉拉貨啥的,你說這獎金不就來了嘛!”徐慧真看著趙雅麗說道。
“拖拉機?”趙雅麗驚訝道。
“是啊!有了拖拉機,咱們以後不管是拉酒還是拉糧食都方便了。咱也不買新的,我想辦法從我三叔那買臺舊的,雖然買了拖拉機會影響今年的整體利潤,但總的來說還是合適的。”李建華說道。
大家一聽就明白了,錢是從之前的賬上取,又不影響他們的工資和獎金,而買了拖拉機後的好處可是顯而易見的。
“大家要是同意的話,我下午就去居委會申請。”李建華看大家沒反對滿意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