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段在華嚴時,他還是凡夫。在華嚴會上,佛陀跟那些初地菩薩、十地菩薩的互動,顯現出佛菩薩的功德。二乘在座,凡夫在座,如聾如啞,茫然不知。
第二段因緣,這些聲聞人已經成就阿羅漢了,就是方等時。佛陀要他們去跟維摩詰居士問候。維摩詰居士跟文殊菩薩大談不二法門,其實就已經把一心真如的中道實相開顯出來。一種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那種空有無礙的思想已經現出來。其實阿羅漢那個時候,按照蕅益大師的說法,他是“保任草菴”。他是很想知道,但是他無從了知。因為他不是當機眾,他等於是旁觀者,所以這個時候聲聞人是無從了知。所以他就自己很“自悲敗種”,有自卑感。
到了般若會上,佛陀要須菩提轉教菩薩。他們也知道,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已經無所希求:算了,我年紀也大了,就不想進步了。
也就是說,中道實相的甚深微妙法,其實聲聞人不是不知。關鍵是什麼?他從來沒有聽佛陀親口跟他們講過,“我從昔來,未曾從佛聞如是說。”是的,佛陀沒有把他們噹噹機眾,沒有指名道姓地跟他們說:這個是你們不知道的!
當然,佛陀這樣子做,也就是佛陀必須要處理當初的方便,要把方便門開啟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聲聞人心中有疑惑。是佛陀過去講的話跟現在講的話的確有落差。
辛二、重頌
壬一、頌疑二智
前面是佛陀讚歎佛陀的智慧不可思議、佛陀的功德也不可思議、佛陀的方便也不可思議。我們看舍利弗尊者是怎麼來宣說他的疑情。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慧日大聖尊 久乃說是法
自說得如是 力無畏三昧
禪定解脫等 不可思議法
道場所得法 無能發問者
我意難可測 亦無能問者
無問而自說 稱歎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 諸佛之所得
這以下舍利弗尊者就代表大眾來提出他的疑情。他就講一個偈頌,他說,“慧日大聖尊”,心中具足太陽般智慧的佛陀,您老人家是到了晚年,就是成道四十幾年、把我們都已經帶到阿羅漢以後,才開始開顯如此甚深微妙的法門。您老人家是怎麼開示呢?您老人家說,您成就了十力、四無所畏、種種的解脫三昧等等,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法門所成就。在哪裡成就呢?是“道場所得法”,是在菩提道場所成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道理?按照聲聞人的角度就是說,世尊您老人家成道以後,我們一路陪在旁邊,也就是將近四十幾年,你怎麼就能夠成就這麼廣大的甚深微妙的法門?這到底是為什麼?“無能發問者!”“我意難可測,亦無能問者。”就是說,即便我貴為聲聞人智慧第一,我都不能夠去推測了知,甚至於不知從何問起,因此佛陀就“無問而自說”。說什麼呢?一方面“讚歎所行道”,讚歎佛陀安住諸法實相的一心真如,而成就甚深微妙法;一方面讚歎諸佛依止甚深微妙法,所成就的廣大功德。
這個地方,我們看聲聞人的這段的開示可以看得出來,舍利弗尊者他現在已經明白一件事情:佛陀的功德跟他的功德是不一樣,就是兩個涅盤是不一樣。其實他這個推測是對的,佛法的涅盤的確是不同。
小乘的涅盤就是,你今天如果不是安住一念心性,你完全從因緣上的知苦、斷集、慕滅、修道,這個涅盤叫做偏空涅盤。的確是涅盤,這個叫素法身,它沒有任何的功德莊嚴。因為它只是從因緣的修證,只是破妄,而沒有開顯自性的功德。
另外一種涅盤是,你能夠安住一念心性,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本自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