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實驗,認識到基因存在於染色體上,並且在染色體上是呈線性排列,從而得出了染色體是基因載體的結論。
1909年丹麥遺傳學家約翰遜(w。johansen1859~1927)在《精密遺傳學原理》一書中正式提出“基因”概念。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以後,人們進一步認識了基因的本質,即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斷。
研究結果還表明,每條染色體只含有1~2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上有多個基因,每個基因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
自從rna病毒發現之後,基因的存在方式不僅僅只存在於dna上,還存在於rna上。
由於不同基因的脫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鹼基序列)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就含有不同的遺傳資訊。
如此重要的學科,自然在高階科技星球早有研究,大西國毫不例外。
他們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全部破解了人類基因的奧秘,分析製作出了人類基因的30億個dna鹼基對的序列圖,對於這項技術,花小如相當清楚。
當到達月球,參與到這項研究工作之中,花小如在第一時間就開始破解異形基因的奧秘。
但異形的基因似乎更加複雜,她帶來的儀器算出來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裝置仍在自動工作當中,花小如的重心並沒有放在上面。
但手頭上這份結果卻出現了意外,它相當輕鬆地就列出了異形基因的檢測結果,並對比人類基因做出了比較,結果太意外了。
異形的基因似乎有自我保護裝置,它的序列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工作了近兩個月,花小如只是知道了一個大概。異形基因或許擁有六十億個鹼基對,是人類基因的兩倍以上。
“嘟”,儀器發出了資訊,表示它的分析工作完成了,花小如的目光重新回到了資料上面。
人類基因片段,沒錯,她就存在於異形基因的第七千萬零九十一個鹼基序列之中,而這個片段在之前的研究當中沒有任何顯示。
她就如同剝去了迷霧,突然間出現在了研究結果之中。
“殿下,你來一下,我這裡可能有點發現。”
花小如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她把炎葉陽叫了過來。
聽了花小如的彙報,炎葉陽愣了一愣:不可能吧?橫跨了整個星空的兩個物種,異形的身上怎麼可能有人類的基因?樣本被汙染了?
花小如看出了炎葉陽的疑惑,於是補充了一句:“這項研究我試驗了兩次,兩份樣本,都得到了同一個答案。”
看著花小如認真的表情,炎葉陽定了一定。他很清楚自已這位首席科學家的工作態度,沒有確切的把握,她不會向自已彙報。
這極可能是一個重大發現。
炎葉陽很認真地檢視了兩次實驗的經過,然後對比了兩次實驗的結果,他的心臟越跳越快了:
花小如沒有說錯,異形基因中確實出現了人類片段。
“再試一次,我們找一份新的樣本過來。”
做出了這個決定,炎葉陽馬上找到了張斌輝,他希望張斌輝再取一份新鮮的樣本過來,至於原因,他並沒有說,他希望確定了結果後再向大家宣佈。
張斌輝不疑有他,在那隻異形的慘叫聲中,張斌輝順手就剁下來了一片異形的肌體,然後交給了炎葉陽。
取樣、稀釋、製片、分析,所有的工作嚴格按照程式進行,很快結果出現在了儀器上面。
混亂,與之前的實驗一樣,儀器無法準確測出異形的基因片段,尤其是第七千萬零九十一個鹼基序列,它根本就隱形了,儀器無法繪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