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章 陳竹

”記載。

“雜談:餘村陳竹,上可追溯至宋乾寶年間,據傳村乃先輩逃荒避亂之所也。原以竹林為名,緣又逢大旱之災,更名陳竹……

以歷百載有餘,村西靠太別山麓,東臨氺溪之水……”

看見雜談提到的“竹林”之名,吳東腦海裡瞬間有回憶被喚起,可以用來證實老叟記載。

“對,就是竹林村,陳竹村原來叫竹林村!我想起來了。”

驚撥出聲過後,吳東立馬意識到旁邊老叟和農婦投來的詫異目光,連同姚名成和戩陽三人面露不解神色。

吳東不由得尷尬一笑,替自己找補道:“我們那遠房親戚遷來的時候,這還叫竹林村,我剛好想起來小時候叔公跟我說的這件事。”

“哦……要是這樣的話,你們那遠房親戚輩分很大了,我這上面不一定有他。

我也是照著自己以前閒來無事,從我們村裡老人口中聽到的東西,寫下這本村族志,其中很多記載可能不太屬實,不太全面。”

說著,老叟連連擺手搖頭,好似就連他自己都覺得這本村族志編的有些拿不出手。

幾人繼續往後看,發現果真如老叟自謙之言說的那樣,這本村族志上面有關當年旱災的記載,不僅不多,而且不真。

且不論他寥寥數筆寫下的,寧熙七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村中……是否太過簡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單就那一句,“餓殍遍野,幸而陳氏一支,時任竹林村長,上應朝廷賑災之策,下撫竹林饑民之心,以身作則,拿出餘糧接濟老弱……”

簡直是……假的不能再假,假的讓人看見了為之髮指的地步。

前面說大災之年,餓殍遍野,後面又說他有餘糧接濟村中老弱婦孺,倘若真有餘糧,那竹林村裡一開始哪來的餓殍出現?

總不能是別的村裡餓死了人,都把屍體丟到他們竹林村來吧。

“老先生,你們村姓陳的那位村長如此厲害,大災之年還能拿出家中餘糧接濟人,莫非是位大田主家族?”

明安忍不住出言質疑老叟,想看看他對這段話背後真實性的瞭解程度,究竟有幾分。

“這個……我也不太清楚,我是聽我們村一些老人講的,他們也是聽他們那些長輩講的故事,陳氏一支現在仍有血脈流傳下來。

你們若是感興趣,可以讓妮兒待會兒帶你們去陳家老大那一趟。”

村族志中,有關當年旱災的描述,基本僅限於此,再往後看,就只剩下些“大災過後,竹林村民齊心協力……重歸興盛”之類的廢話。

值得一提的是,毛邊紙上並未說到當年旱災,竹林村為何要突然改名陳竹。

但據明安幾人內心猜測,極大可能是當年那個老不要臉的陳姓村長,為了給自己歌功頌德,才改的這個陳竹村名。

將陳姓一家之姓氏,冠在整個竹林村前面,不得不說……還真有些耐人尋味。

:()凡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