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助我宿願償,相爺今日作冰人(啊)。
我即與秋香姐姐配鴛鴦。
滬劇《唐伯虎點秋香》講述了江南才子唐伯虎與華太師府上的丫鬟秋香之間的愛情故事。
?唐伯虎對秋香一見鍾情,為了接近她,他偽裝成窮人,改名康宣,進入華太師府做書僮,並得到了太師的賞識,賜名華安。
秋香雖然久聞唐伯虎的大名,但並不知其真實身份。在好友祝枝山的幫助下,唐伯虎最終如願以償,與秋香拜堂成婚。?
秋香:林奴兒,又名金蘭,秋香則是她的號。林奴兒生於明景泰元年(1450),比唐伯虎足足大20歲。
亭中人氏,出身官宦人家。因是獨養女兒,故被父母視作掌上明珠。秋香自幼聰明伶俐,熟讀詩書,且酷愛書畫藝術。
可惜未到及笄之年,父母就不幸雙亡,她由伯父領養。不幾年。伯父見秋香已長成姿色嬌豔的窈窕淑女,便帶她到南都金陵。
當時的南都,腐敗不堪,秋香因生活所迫,只得在聲色場中作官妓。美貌聰慧,冠豔一時。
又從史廷直、王元文學畫,筆墨清潤淡雅。後來,秋香脫籍從良;有老相好想和她再敘舊情,她畫柳於扇,題詩婉拒:昔日章臺舞細腰,任君攀折嫩枝條。如今寫入丹青裡,不許東風再動搖。
秋香是金陵名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所以當時“點”她的人很多。
那麼人稱風流才子的唐伯虎有沒有可能\"點\"過她呢? 歷史上雖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不過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
秋香雖在金陵高張豔幟,但她二人之間實難發生風流韻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麼場合見到秋香扇面,寫了一首七絕:“晃玉搖金小扇圖,五雲樓閣女仙居;行間看過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書。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
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同時也是一部歷史故事劇和一位漫畫家的名字。
唐伯虎在蘇州山塘寺遊玩時,遇到無錫華太師的夫人前來進香。
華夫人四個貼身丫環中的秋香,姿色豔麗,唐伯虎一見鍾情。進香完畢,秋香隨華夫人登船返回,唐伯虎也連忙乘小舟追趕。
途中曾得秋香三笑,伯虎更是如醉如痴,以為秋香已鍾情於自己,只是苦於無法接近秋香。
最後終於想出一計,自己賣身進華府為書童,逐漸贏得華府器重,後又設計,終於與秋香結成良緣。
故事產生,事實上三笑故事的雛型早就產生了。
趙景深在《文學》1936年7月卷1期刊登的《三笑姻緣的演變》一文中就說:起源是元代喬吉的戲曲《李太白匹配金錢記》。
明人葉憲祖的雜劇《碧蓮繡符》也與此十分相近。筆記中記載類似的故事則有姚旅的《露書》,記載吳江人陳玄超娶秋香;王同軌《耳談》裡說是江陰吉道人娶了秋香。
而敷衍成為唐伯虎故事的,始見於朱季美的筆記《桐下聽然》。
唐伯虎最有名情詩篇:
一 剪 梅:紅滿苔階綠滿枝,杜宇聲聲,杜字聲悲!交歡未久又分離,綵鳳孤飛,彩風孤棲。
別後相思是幾時?後會難知?後會難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詞,一首情詩。
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青春,虛負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