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臨下,所以射擊距離很遠,晉北軍弓弩手根本無法進行有效反擊,在折損不少人手後,奧爾格下達了撤退令。
第一次佯攻,折損並不多,但奧爾格心裡卻堵得慌,到底該怎麼打下塔拉呢?
塔拉位於鄂木斯克高地西北部,地質堅硬,最外圍的地方像刀削一樣形成巨大的峭壁,兩側雖然有不少緩坡可以爬上去,但是太過狹窄,其中有一條路很寬闊,但是斯拉夫人防守也最嚴密,奧爾格下令佯攻了一番,被一頓滾石砸的灰頭土臉的
。奧爾格從來沒指揮過這般詭異的戰鬥,若是鄭飈在就好了,憑著他多年的山地作戰經驗,或許會有所辦法。塔拉正面如同斷崖一般,想要爬上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難道要繞路不成?繞過塔拉,得輾轉百里不說,還要面臨未知的危機,奧爾格真做不出這樣的決定。
雨楓、任航等人也全都集中在奧爾格帳中,面對塔拉戰局,一點進展都沒有,要知道督師等人可都在卡奧爾等著呢,幾萬大軍被塔拉卡的動彈不得,誰臉上也不會有光彩。奧爾格也是一籌莫展,召集眾人,也是想集聚思路,人多力量大嘛,“大家都見識過塔拉高地了,說說各自的看法吧,有沒有好的建議。本將事先提醒一下諸位,繞路的想法就不要提了,當然,諸位要是不怕丟人,可以請求援軍,但面對塔拉地貌,估計再多的兵馬也沒有用。”
其實不用奧爾格提醒,幾名參將以及遊擊都沒有請求援兵的想法,如今塔拉高地下集中了五個營地三萬多兵馬,如果這麼多人手,還說不夠用,那就太丟人了。關鍵還是找到有效的進攻手段,任航是負責第一次佯攻的,所以最具發言權,他展開臨時繪製的作戰圖,神情嚴肅道,“將軍,從第一天的進攻情況看,雖然進攻塔拉的路線有七條之多,但真正可以利用的就只有西側這條,其他太過狹窄,斯拉夫人只需要派少量兵力,就能鎖死我們前進的路線。西側這條足有六七丈,最窄的地方也有四丈多。從可供投入兵力看,這裡是我們最有可能利用的地方。從之前的情況看,對我們威脅最大的就是滾石,如果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突破塔拉防線也不會太難。”
任航說的十分合理,但有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那就是如何應對斯拉夫人的滾石。斯拉夫人佔據地利優勢,居高臨下,而且此地屬於岩石地貌,滾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黃啟陽拖著下巴沉默不語,他是親眼看過第一天攻防戰的,斯拉夫人的滾石殺傷力太大了,許多士兵還沒發現敵人的蹤影,就被滾下來的石塊砸成了肉泥。
但任航說的也有道理,想要攻上塔拉,就只有這條路可走,漸漸地黃啟陽心中有了個想法,“將軍,末將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斯拉夫人殺傷力最強的就是滾石,我們何不加固一下盾牌,將盾牌加厚,外邊澆鑄城三角形狀,這樣石塊滾下來,碰到三角盾牌後就會被分到兩側。我們可以沿用長蛇陣進攻,先頭幾個人頂著三角盾,後邊的人也用盾牌護住左右。末將觀察過陡坡的情況,兩側並不平整,石塊大多是從中間滾下來的,我們完全可以派出兩條長蛇陣,從左右兩側慢慢衝上去,只要有人攻上高坡,製造混亂,就能為後續大量兵馬攻上去提供便利。”
奧爾格仔細想了想,覺得黃啟陽說的非常有道理,於是下令道,“將軍中所有鐵匠召集起來,另外卡奧爾城中的斯拉夫鐵匠也送到前線,抓緊時間改造盾牌,一定要加厚。明日一天全軍修整,後天一早再攻塔拉高地,爭取在頓時間內突破塔拉。”
隨著奧爾格下達命令,軍營中的鐵匠就被集中起來,從夜裡開始,營中就響起叮叮噹噹的聲音,鐵匠門熱火朝天的幹著活,黃啟陽和任航親自監督。這種工作可不能有半點馬虎,盾牌有一點瑕疵,就可能影響到士兵的生命,考慮到承重以及可能的撞擊力,任航讓鐵匠門在盾牌內側加了六個把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