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親赴各營,與士卒同餐共飲,鼓舞士氣:“諸軍兒郎!莫因一時挫折氣餒,吾曹孟德縱橫半生,何懼小小困境?待整頓完畢,定踏平荊州,許爾等榮華富貴!”
同時,他聽從謀士程昱建議,廣施仁政於新佔之地,開倉放糧,修繕水利,百姓漸有歸附之心,兵源、糧草補給緩緩恢復。
袁譚與江東聯盟在流言蜚語衝擊下搖搖欲墜,關鍵時刻,魯肅再次挺身而出,親赴袁譚軍營,當眾立誓:“袁將軍,江東若有背盟之心,吾魯肅願血濺當場!今曹操勢大,你我唯有同心,方能求生。且看這封吾主密信,承諾戰後荊州之地均分,絕無欺瞞!”
袁譚接過信,見言辭懇切,又感魯肅赤誠,疑慮稍消,下令斬殺造謠者,重聚軍心,與江東合兵一處,劍指曹操,謀劃一場絕地反擊。
劉備這邊,諸葛亮巧施連環計,一面利用曹軍細作傳遞假情報,佯裝主力移防北部,誘使曹操分兵深入;一面命關羽、張飛各領一軍,潛伏于山林要道,以待曹軍入網。
張飛性急,摩拳擦掌:“先生,俺這膀子力氣早憋壞了,曹操老兒敢來,定叫他有來無回!”
關羽輕撫長鬚:“三弟莫急,聽先生安排,此戰關乎我軍興衰,不可莽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果不其然,曹操大軍中計深入,剛入山谷,滾木礌石如雨而下,伏兵四起,殺聲震天。
曹軍猝不及防,死傷慘重,曹操拼死突圍,折損大半兵力,灰溜溜退回營地,自此不敢小覷劉備軍智謀。
孫權見曹軍新敗,袁劉聯軍氣勢漸盛,心生一計。
他密令呂蒙率一支精銳水軍,偽裝成商旅船隻,溯江而上,直逼劉備軍後方補給線。
呂蒙治軍嚴謹,士卒皆喬裝巧妙,騙過沿江哨卡。
可臨近補給營地時,卻見江上飄來無數竹筒,內藏警示信件,竟是諸葛亮早設下的“江中信鴿”,漁民依令傳遞訊息。劉備軍迅速回防,雙方在江上展開激戰,戰船交錯,火箭齊飛,江水被染得通紅。
此時,天象又起異變。白日裡烈日高懸卻寒風凜冽,夜晚星辰全無,漆黑如墨,伸手不見五指。
民間流言四起,皆言此乃神明怒懟、荊州將覆之兆。各方軍心惶惶,巫師、方士紛紛登場,或祈禳辟邪,或解夢測運,軍中士卒拜佛求道者不計其數。
諸葛亮卻獨自夜觀天象,神色凝重,喃喃自語:“此象非吉非兇,卻預示一場更大變局將至,關乎天下走勢,務必慎之又慎……”
在這風雲詭譎之際,一位神秘隱者悄然現身荊州城。此人白髮蒼蒼卻目光如炬,手持藜杖,身披蓑衣,入城便高呼:“吾乃知天命者,能解荊州困局,諸侯孰能聽吾一言?”
眾人皆驚,有小兵急報各方將帥。曹操聞之,疑為劉備謀士詐降,欲擒之;袁譚以為是江東弄巧機關,嗤之以鼻;孫權恐是曹操詭計,按兵不動;劉備心懷仁德,願聞其詳,親率諸葛亮等人相迎。隱者入帳,環視眾人,而後擲地有聲:“荊州之亂,禍起貪婪。若諸侯不釋私怨,不思蒼生,此戰永無寧日。當立盟約,共分荊州郡縣,齊心退敵,再議天下歸屬,方可解此死局,否則皆為冢中枯骨!”
眾人面面相覷,各懷心思,一時間帳內鴉雀無聲。劉備率先起身,拱手道:“先生所言,振聾發聵,備願從之,望諸君三思。”
曹操冷笑:“劉備欲施緩兵之計,吾豈會上當?”
袁譚、孫權亦附和質疑。隱者長嘆一聲:“若執迷不悟,大禍臨頭不遠矣!”
言罷,飄然而去,蹤跡全無。
此後數日,各方依舊僵持不下,戰事膠著。但那隱者之言,卻如一顆石子投入心湖,泛起層層漣漪,讓不少將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