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連番混戰與權謀暗鬥,荊州這片焦土仿若被陰霾死死籠罩,可亂世棋局一旦鋪開,執子者豈會僅有曹、袁、孫、劉四家?當各方勢力於荊州核心地帶鏖戰不休、殫精竭慮時,其餘諸侯亦在各自領地或伺機而動,或困守求存,悄然攪動著天下大勢的暗流。
益州劉璋,生性怯懦卻坐擁天府之國,聽聞荊州烽火連天,愁緒滿腸。
朝堂之上,謀士張松進諫:“主公,荊州大亂,實乃天賜良機!曹操傾巢而出,後方許昌空虛;孫權調兵西進,江東守備亦疏。我等可遣一軍出劍閣,奇襲漢中張魯,再順勢東進,或能於亂世中分一杯羹,拓土開疆,成就霸業之基。”
劉璋卻額頭冒汗,擺手不迭:“不可不可,兵戈一起,益州百姓又遭塗炭,吾心何安?且那曹操、孫權兵強馬壯,吾恐出師不利,反引火燒身。”
張松暗自腹誹其短視,卻也無奈。
然劉璋雖無進取之心,卻難阻麾下將領躁動。
老將嚴顏聞聽荊州戰事膠著,熱血湧動,私下聚起本部兵馬,於營帳中慷慨陳詞:“弟兄們!吾等久居益州,碌碌無為,眼見豪傑並起,建功立業之機就在當下!荊州之地,富庶險要,吾等願隨我者,便隨我奔赴前線,助那仁義劉皇叔,也好博個青史留名!”
一時間應者如雲,嚴顏整軍待發,劉璋聞之大驚,急派使者勸阻,嚴顏長嘆一聲,暫且按下兵戈,可軍中那股不平之氣,已如暗流湧動,蓄勢待發。
漢中張魯,憑五斗米教聚眾,政教合一統治漢中。
得知荊州局勢,心中暗喜,以為有機可乘蠶食周邊。
他聚眾教徒於陽平關,焚香祭天,而後登壇佈道:“吾觀天象,荊州兵災乃天數使然,亦是我教大興之兆!今曹操困於荊州泥沼,無力西顧,吾等當舉兵北伐,取那關中之地,傳吾教義,救萬民於水火!”
言罷,遣其弟張衛率大軍浩蕩北進。可關中諸將亦非庸碌之輩,馬超雖新投劉備,但其舊部龐德尚在,率西涼鐵騎據守陳倉,嚴陣以待。
兩軍相逢,殺得昏天黑地,張衛初戰受挫,損兵折將,狼狽退回漢中,張魯的北伐宏圖就此夭折,士氣大挫,只能閉關嚴守,再謀他策。
涼州馬騰,雖與曹操曾有“挾質”之約,卻時刻擔憂曹操霸業已成,轉頭清算。
其子馬超奔蜀投劉備後,馬騰更是如坐針氈。
見荊州混戰,曹操無暇西顧,馬騰決意暗中整軍,聯絡羌胡各部,加固城防,囤積糧草。
一日,密室之中,馬騰與心腹將領韓遂密議:“韓兄,今曹操陷在荊州,吾欲興兵斷其西涼歸路,逼他釋還吾子人質,如何?”
韓遂捋須沉吟:“此舉雖險,卻也可行,但須隱秘行事,待萬事俱備,方可雷霆一擊,否則曹操回軍,涼州危矣!”
於是,涼州大地表面風平浪靜,實則鐵騎磨礪、弓弦緊繃,一場風暴在悄無聲息間孕育。
荊州之南的交州,士燮一族偏安多年,廣植水稻,通商海外,富甲一方。可亂世哪有世外桃源?
長子士徽望著海上來往商船,憂心忡忡道:“父親,荊州戰火早晚波及交州,吾等不能坐以待斃。聽聞劉備仁德之名傳遍荊襄,又有諸葛亮輔佐,或可為倚靠。不如遣使通好,願為其供糧餉物資,只求保我交州安寧。”
士燮頷首稱善,遂備厚禮,遣能言善辯之士北上。
使者乘船行至半途,卻遭遇海盜劫掠,禮單散失,人困荒島。
原來,這股海盜受江東暗中指使,意在阻斷交州與劉備聯絡,以防二者聯手,江東腹背受敵。
再說那荊州主戰場周邊,局勢依舊瞬息萬變。
曹操經糧草被劫、中計兵敗後,痛定思痛,全力整頓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