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在經歷了與曹操的連番交鋒並取得階段性勝利後,聲名遠揚,其勢力範圍不斷向外擴充套件。
但他也深知,在這亂世之中,霸業初成不過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前方等待他的將是更為複雜艱難的挑戰與機遇。
為了進一步強化軍事力量,袁譚在領地內大興軍工。
他親自巡視各地的鐵匠工坊,鼓勵工匠們發揮技藝,改良兵器的鍛造工藝。
在他的督促下,鐵匠們成功研製出了一種更為鋒利堅韌的長槍,槍尖採用特殊的淬火工藝,能夠輕易穿透敵人的鎧甲。
同時,還打造出了強弩,其射程和殺傷力遠超以往,成為戰場上的殺敵利器。
在治國方略上,袁譚召集了麾下的謀士們日夜商討。
一位名叫陳群的謀士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官吏選拔制度,主張廢除以往的世卿世祿制,改為透過才能和品德選拔官員,不論出身貴賤,只要有真才實學,皆可入朝為官。
袁譚欣然採納,這一舉措使得許多有識之士紛紛投身其麾下,為其政權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在與匈奴的聯絡方面,袁譚的使者歷經艱險,終於與匈奴的一個強大部落達成了初步協議。
匈奴部落同意派遣一支精銳的騎兵隊伍前來相助,作為交換,袁譚承諾為他們提供大量的糧食、布匹和鐵器,並在邊境地區設立互市,促進雙方的貿易往來。
隨著匈奴騎兵的加入,袁譚的軍隊在機動性和衝擊力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成為一支令各方忌憚的軍事力量。
然而,曹操雖然遭受重創,但畢竟根基深厚,絕非輕易就能被徹底擊敗之人。他在暗中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復仇計劃,不僅繼續訓練精銳的死士部隊,還積極拉攏其他勢力,試圖從袁譚的聯盟內部尋找突破口。
孫權這邊,雖然與袁譚暫時維持著聯盟關係,但隨著袁譚勢力的日益壯大,他心中也漸漸產生了一絲不安。
他擔心袁譚在擊敗曹操後,會將矛頭轉向自己,因此在表面上與袁譚合作的同時,也在悄悄加強自身的防禦力量,並且與曹操方面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聯絡,試圖在兩者之間尋求一種微妙的平衡。
袁譚察覺到了聯盟內部的這種微妙變化,他深知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與孫權的關係,自己的霸業很可能會陷入危機之中。於是,他決定親自出使江東,與孫權進行一場面對面的坦誠交流。
袁譚率領著一支精銳的護衛隊,帶著豐厚的禮物,乘船沿著長江而下,抵達了江東。
孫權親自出城迎接,兩人見面後,袁譚首先表達了自己對聯盟的堅定信念和對孫權的尊重,他說道:“孫將軍,如今曹操雖敗,但仍虎視眈眈,你我若不攜手共進,恐難以在這亂世中長久立足。我袁譚絕非忘恩負義之人,願與將軍共享天下之利,共保江東與青州之平安。”
孫權聽後,微微點頭,但眼中仍透露出一絲疑慮。袁譚見狀,接著說道:“為表誠意,我願將青州的一部分冶鐵技術與江東分享,助將軍打造更為精良的兵器。同時,我還提議在長江沿岸共同設立聯防據點,一旦曹操來襲,你我可相互支援,共同禦敵。”
孫權沉思片刻,心中權衡利弊,最終被袁譚的誠意所打動,他笑著說道:“袁將軍既有如此誠意,我孫權豈有不答應之理。願與將軍繼續維持聯盟,共抗曹操。”
袁譚成功穩住了與孫權的聯盟後,開始將目光投向了南方的一些小諸侯勢力。這些小諸侯雖然勢力不強,但佔據著一些戰略要地和豐富的資源。袁譚派遣使者前往各個小諸侯的領地,向他們陳述利害關係,提出了兩種選擇:要麼臣服於自己,成為其麾下的一員,共同分享勝利的果實;要麼面臨軍事打擊,被強行吞併。
一些小諸侯在權衡之後,選擇了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