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對自己嚴格要求,行事端正周全,甚至有些刻板,讓別人挑不出一點錯來。
阮綿對她格外信任和倚重。
忽然馬車猛的一震,車廂內的主僕三人齊齊往前一衝,險些撲倒。
只聽外面袁誠的聲音響起:
“請姑娘恕罪,有官差捉拿亂黨,突然阻了去路,您沒事吧?”
阮綿略高了嗓音:“放心,我無事。”
車外的袁誠放下心,吩咐隨行家丁將馬車四周護好。
外面傳來百姓們嘈雜的議論聲:
“怎麼過去這麼久了,亂黨還沒抓乾淨?”
“聽說那曹將軍,呸!曹賊!他有一子和兩名親衛在那日宮亂中逃掉了。
這些日子刑部、順天府、五城兵馬司、大理寺各處都派出了不少人捉拿亂賊,但都一無所獲。
這段時間城門守衛森嚴,想來那些人並未逃出去,也不知道藏在了何處?”
“唉!希望朝廷能早些將亂黨抓獲,繩之以法,趕緊消停消停,否則這大街上天天都有持刀的官兵到處橫衝亂撞,咱們老百姓幾時能過上安生日子?”
“咱們京城這地界兒還算好的,我聽一個外地客商說,梁州及其周邊幾個州郡管治更加嚴厲,當地官兵全部派出去了不說,還從其它各處徵調了許多。
除各大城門嚴控把守外,路上每隔一段就設關卡,身份、家世、籍貫、出行原因等一一盤查,稍有可疑之處便直接被抓進牢裡去了。”
“這麼大陣仗!莫不是為了捉拿刺殺皇太孫的刺客?”
“正是。聽說當時皇太孫被圍困卻毫無畏懼退縮,帶頭以一敵百與賊人纏鬥,最後因寡不敵眾,刀傷無數,亂箭穿身,才被迫跳進了水勢急猛的沵江。
唉!才十六歲的少年郎,可惜了!”
“誰說不是呢?還有太子殿下,最是仁德賢明的儲君,這些年頒佈諸多政令,給咱們老百姓帶來了多少好處?
還有太子妃娘娘,誰不誇讚溫婉賢淑,遇到災年,東宮搭棚施粥,太子妃娘娘必親臨現場,我還喝到過太子妃娘娘親手盛的粥呢!”
“我也喝過一回。”
“我也喝過。”
......
車廂裡的主僕三人聽著這些議論,俱是沉默。
阮綿使勁用帕子按著眼角,才沒讓淚水滾落下來。
又聽外面有人道:
“還不是因為先帝醉心道術,不問朝堂政務,這才給了亂賊可乘之機!
太子雖早已監國,但畢竟久病於榻,難免有個顧不周到的,但凡先帝不一味閉關清修......”
“閉嘴!這種話豈是渾說的?背後議論先帝,議論皇家,你有幾個腦袋夠砍的?”
.......
馬車上的主僕三人仍舊沉默。
先帝自先皇后故去後便沉迷修仙問道,文武百官和太子屢屢上諫,卻都被駁了回來。
之後皇帝索性建了座虛靈宮,請了許多方士,每日在裡面研習道法,煉製丹藥。
起初只是幾日不上朝,直至後來一年到頭也不在朝臣們面前露幾次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