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哈拉代雷,停靠在港內。自1991年索馬利亞政府垮臺,國家陷入*後,哈拉代雷逐漸成為索馬利亞海盜在陸上的主要據點之一。船東和埃弗亞整整談判了7個月,最後支付了150萬美元贖金後,才讓在海上囚禁了長達半年的10餘名船員回國。
2007年5月15日,兩艘坦尚尼亞籍漁船在距索馬利亞首都摩加迪沙近400公里的海域遭到埃弗亞劫持。船上共有24名船員,其中中國籍船員10名。次日,一艘臺灣漁船也在索馬利亞海域被埃弗亞手下劫持,船上有8名大陸船員、4名臺灣船員。
�國際船東養肥了這幫海盜
“劫持一艘船舶就能成功要到贖金,這簡直就是對他們的縱容!”駐肯亞的索馬利亞外交官穆罕默德憤怒地說,“這不是索馬利亞的問題,而是國際問題。因為國際船東的縱容,埃弗亞和他的海盜團伙被養大、養壯了。”
被劫船隻的船主通常都不願配置武裝警衛,而願意支付高額贖金,“花錢買平安”(類似於中國民間的“破財消災”),以避免船員受到傷害。這助長了海盜的氣焰,也使得更多窮困的索馬利亞人加入海盜行列。正因如此,如今的索馬利亞,海盜營生已經成為一種頗為成熟的“產業”,江洋大盜們被“養”得甚是肥大,生活實在很是滋潤。
但這也可以理解。前文也說過,一則,武裝警衛必須身手不凡,但索價不菲;其次,註冊國不準船隻配備武裝警衛;第三,許多港口不準船隻攜帶武器,進港前若有武器,必須投入海里;第四,如果公海上的每艘貨船都必須僱用武裝保鏢,而且是一些未受嚴格訓練的雜牌軍,那公海上豈不更是處處危機?
不過,隨著國際社會加大對索馬利亞海盜的打擊力度,埃弗亞縱橫索馬利亞海域的日子應該不會太久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記者:勇闖“海盜之鄉”
索馬利亞的知名度一再提高,索馬利亞海盜可謂“功不可沒”。在局勢動盪的索馬利亞,海盜們自立山頭,依靠先進的武器幹起了劫船這一古老的行當,讓全世界都記住了索馬利亞海盜的名頭。
2009年1月16日,索馬利亞古城堡遺址中國記者從索馬利亞的港口城市博薩索出發,趕到索馬利亞邦特蘭省首府加羅韋,而這裡正是索馬利亞著名的“海盜之鄉”。記者瞭解到,緊鄰加羅韋的海邊小城埃爾,更是著名的海盜老巢。
在索馬利亞港口城市博薩索歷經一日驚魂,記者已經漸漸適應了該國動盪不安的局勢。在5名政府武裝人員形影不離的保護下,記者於當地時間16日上午7點從博薩索出發,前往加羅韋。此行目的十分明確,因為距離加羅韋僅數十公里的海邊小城埃爾,便是鼎鼎大名的索馬利亞海盜老巢。
博薩索與首府加羅韋都是邦特蘭省的重要城市,兩地路程約750公里。兩個城市之間的公路,算得上是目前整個索馬利亞國路況最好的一條,因為其他地方的公路大多在內戰中已被人為破壞。車子剛剛駛出博薩索城區,就接連遇到兩處當地政府武裝設定的哨卡。由於有政府軍士兵隨行,記者一路暢行。
沿途基本都是一望無際的非洲荒漠,人煙稀少。索馬利亞乾旱的氣候帶來成片貧瘠的土地,當地居*要依靠養殖駱駝和山羊維持生計。大約每隔數十公里才能看到一個村落,規模小的只有不到10戶人家,規模大的也不足100戶。
在沿途一個較大的城鎮休整時,許多當地居民好奇地上前來圍觀兩名中國記者。這時,與記者隨行的5名士兵便如臨大敵,小心翼翼地站在記者身旁進行貼身保護。
整段公路如今都在政府軍控制之下,記者在沿途總共透過了20多個武裝哨卡,每個哨卡計程車兵都會友好地向記者打招呼。將近7個小時的車程之後,記者終於抵達加羅韋。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