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低迷。林天擎接濟的糧草和藥材也快耗盡,明軍再次陷入缺醫少食,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境地。
發現明軍染役之後,緬甸人以為有機可趁,派兵洗劫了一處明軍家屬營地,導致五百多明軍家口被殺害。事件發生後,晉王怒不可遏,親自帶領精兵1200人和戰象三隻夜襲緬軍五瓜口河大營,斬敵兩千多。只可惜緬軍在撤走之時縱火焚營,使得明軍繳獲很少,甚至都無法補充損耗。
此戰之後,緬甸方面再也不敢和明軍接觸,緬王深深意識到,無論他的兵馬多少倍於明軍,都無法將他們消滅,反而不斷損兵折將,再這樣下去,他的威信就會蕩然無存,畢竟他是靠著弒兄登上王位。因此,緬王下令,毀掉所有通往王城的橋樑,並且將境內所有漢人都處決掉,以此永絕後患。他是鐵了心的讓明軍在緬甸得不到一粒米,得不到一棵藥,活活餓死、病死在邊境。
。。。。。。。。。
五瓜口河之戰的勝利沒能解決明軍的內憂外患,每天病死的人越來越多,營地不管是白天還是深夜,都在焚燒屍體。
當初明軍初至孟馬時,晉王手下有五千多兵,鞏昌王白文選有三千多兵,後來趕來會合的吳三省也有兩千多兵,另外還有一千多追隨晉王的雲南土司兵,加上其他流散的明軍散兵,一度多達一萬五千餘人,隨軍的家口也有七千多。
可現在,整個明軍只剩不到五千人,餘下的要麼戰死,要麼病死,要麼就離營向吳軍投降。隨軍家口也只剩四千多人,她們的丈夫或兒子多是大西軍出身的陝西子弟,追隨晉王將近二十年,早已是和晉王融為一體,根本不可能離開晉王。
面對軍中這個危局,吳三省和趙得勝等將領認為不能再等下去,應當馬上和貴州太平軍聯絡,兩家從南北兩面共同打進雲南。要不然再這樣乾等下去,只怕病死的人會越來越多。
鞏昌王白文選不同意吳三省他們的意見,因為軍中現在能動的將士太少,並且缺少武器和糧草。若是現在主動向雲南發起進攻,只會和從前幾次一樣,被關隘所阻,那樣損失更大。
晉王也不贊成出兵,他認為林天擎肯定會投降,大夥再咬牙堅持,肯定能有回國的一天。
“等,等到什麼時候!難道要等到弟兄們都死光不成!”
總兵張國用跪在晉王李定國面前,請求他能帶著他們打回雲南。晉王很痛苦,他知道將士們的苦,他也苦,可雲南的吳軍不是緬甸人,倘若真好打的話,他何以還在這邊外流落,讓兒郎們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再等三天,三天之後,如果邊門還不開,那就打吧。”
鞏昌王嘆了口氣,張國用和趙得勝他們雖是自己的部下,可當初就曾拋棄過他想要降清,因此他很擔心這些人會不會脫離晉王和他。與其如此,不如帶著他們碰碰運氣。再這樣下去,真是人心崩散了。
諸將都要豁出去,晉王無奈,只能答應下來。他知道白文選已經幫自己爭取,也是幫大傢伙爭取了這三天時間。如果三天後,邊門還是未開的話,他也只能孤注一擲了。眼下,貴州的太平軍遠水救不了近火,他們想要自救,也只能咬牙強攻邊門了。
諸將散去後,晉王心裡難過,自從磨盤山之役領著將士們出邊後,他心中就一直有愧疚之情。看著那麼多子弟跟著自己死在異國他鄉,縱是再鐵石心腸的漢子,總會肝腸寸斷。也正因為這愧疚之情和對國事的絕望,晉王才在壯年之際,病倒在這異域。如今,強撐著他的就是要帶著這些子弟回國的信念。
白文選知道晉王心中的苦,他拉著晉王出營散心。一路上,想說什麼,卻是什麼也說不出。
密林中,見不到星空,四野永遠都是黑漆漆的一片,能夠聽到的除了營中小聲的哭泣,就是那如鬼叫般的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