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陝剿寇戰事的順利,讓崇禎龍顏大悅。
王嘉胤兵敗被殺,首級已經送至京師,崇禎立刻封王國樑為新任山西總兵。
當眾人問起趙信應該如何封賞時,崇禎一臉笑容,卻遲遲不發聲。
最後錢龍錫等輔臣商議,趙信官職不變,品級定為從二品,崇禎很爽快的批准了。
升官不給錢,最划算不過了。
此外,關外的防禦體系在祖大壽等人的苦心經營下,也初見起色,後金似乎一直沒有什麼大的動靜。
京師的新組建的三千神機營,花了崇禎不少銀子,可朱梅到底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竟然還拉起了一支千餘人的精騎。
唯一遺憾的地方,就是中原局勢較為糟糕,賊子高迎祥居然號稱什麼“闖王”,在河南等地流竄。
當地的官軍實在飯桶!
還是要弄錢,新軍的擴建迫在眉睫!
“傳戶部尚書畢自嚴。”
崇禎三年十二月初一日,朝廷下旨:每畝加三厘,於是增田賦一百六十五萬餘,合舊所增,共六百八十餘萬。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孫承宗聽到朝廷加徵,趕緊入宮面聖。
“陛下,眼下時局艱難,但大部分百姓尚有口飯吃,倘若再加徵,這些百姓就會成為賊寇源源不斷的兵員,那時候,大明將永無寧日了。”
“住口!”崇禎最近自我感覺非常良好,聽到如此刺耳的“忠言”,不覺龍顏大怒。
“孫承宗,你乾脆說朕要逼反天下的百姓,朕要做亡國之君好了!”
“臣不敢。”孫承宗嚇的趕緊跪倒在地,他也是頭一次見崇禎發這麼大的火。
“算了,大伴,送孫閣老回去歇息,他累了!”
“老奴遵旨,”王承恩甩了下佛塵,“閣老,請吧。”
孫承宗失魂落魄的回到府裡,就一病不起了。數日之後,竟到了彌留之際,恰好趙信的書信到達,家人也不敢耽擱。
長子孫銓,因外放任山東高苑縣知縣,不在府中。
故由次子孫鉁主持大局,孫鉁把趙信的書信念給孫承宗聽後,孫承宗心如死灰,知其必死無疑。
於是把幾個兒子叫到跟前,交代後事。
一是在他死後,全家不惜一切代價把趙信信中所說的方顏解救出來,必要時,可以由五子孫鑰帶領孫家衛隊直接強奪!然後從天津衛沿海路奔赴山東。
二是府中一切不可妄動,有志報國者可去山東投奔趙信,不願意從軍者,也不要再出仕做官,去江南過太平日子,也算給孫家留條血脈。
三是凡孫家子孫後代,斷不可失節降韃子。
交代完後事,明末擎天一柱轟然倒塌,於當日深夜溘然仙逝。
得知孫承宗去世,崇禎也頗為悔恨,若非自己痛罵閣老,恐怕他也不會去世的如此早。
事實也如此,本該在歷史上活到76的孫承宗,早早的離開了人世,趙信也沒有想到,自己的蝴蝶效應居然這麼強。
客觀的說,歷史上的孫承宗雖然為了它的關寧錦防線,幾乎耗盡了明朝最後一絲元氣,讓大明在“修城—加徵—修城”之間惡性迴圈,早早的踏上了滅亡的末班車,但他的本意畢竟是好的。
至少在高陽保衛戰中,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都戰死,這就是極好的證明!
嗚呼哀哉,擎天一柱,不負盛名。
最終崇禎下旨,追贈孫承宗為太師,諡號“文忠”。
這比歷史上南明的追封,足足早了三十四年。
孫鉁是萬曆年間的舉人,辦事也極為成穩。
父親仙逝雖令他悲痛萬分,崇禎的封賞雖然也讓家族哀榮一時,但他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