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章 烽火大宋,悲豪傑青史蒙塵;和和歧途,贊劍神赤膽尋途

桑曉繼續說道:“師兄,師父說過的,你想和平,就要準備戰爭!憑藉堅決鬥爭去爭取和平,和平才能穩固存續;妥協退讓來祈求和平,和平終究會消失不見。

只可惜啊,宋太祖終究是心慈手軟了幾分,缺了那等決絕的雷霆手段。倘若他能有唐太宗李世民那般果敢英斷,早早識破隱患,根除趙光義一黨,又何至於落得那般悽慘下場。他的兒子以及他的三弟也不會死。

再說那趙光義,本來就不擅長軍事作戰,卻妄圖掌控軍權。為在軍中迅速立威,全然不顧實際,一味急功近利,像他哥哥趙匡胤一樣親征河北。結果呢?戰事一敗塗地,屢戰屢挫。想當初,後周郭威、柴榮兩代雄主勵精圖治,太祖趙匡胤接續奮進,耗費無數心血才錘鍊出那支威震四方的無敵禁軍,卻幾乎被趙光義在河北之地揮霍殆盡。經此重創,大宋元氣大傷,自此失去鯨吞四海、一統華夏的絕佳契機,徒留後世喟嘆,令人扼腕不已啊!”

“夠了,所以你想說什麼?”

柴無畏狠狠地盯著桑曉道。

“師兄,我只是想告訴你,如今掌權的大宋官家,不值得信任。不管是殺兄辱嫂、河北兵敗的趙光義,還是以金錢買和平的趙恆,他們都不足以信任。至於以後的大宋皇帝?那也是趙光義的子孫,大機率也是個只會玩弄權術的軟弱無能之輩。

師兄,勸你離大宋朝廷遠一點,不要做大宋朝的武將。趙光義和趙恆所建立起來的秩序是一個畸形的秩序,於文人墨客而言,自是吟詩弄賦、高談闊論的極樂淨土,他們平步青雲,盡享榮華;可於咱普通百姓和浴血奮戰的武將群體來講,卻無異於阿鼻地獄。多少武將,拼死拼活立下赫赫戰功,換來的竟是莫須有的冤屈,含冤受戮;而那些尚未建功之人,亦要遭受冷眼、唾棄,被人肆意鄙夷,在這世間難有立足之地。

大家都爭著搶著去吟詩作賦了,考文狀元了,哪裡還有人想開疆拓土,征戰疆場呢?這般不公不義,長此以往,戰將凋零,軍隊的戰鬥力必然下降。很難想象一個國家的皇帝會為了自己的安全,讓自己的軍隊喪失戰力。這樣下去,那高高在上的大宋官家,遲早會淪為階下囚,受盡屈辱,落得個悲慘收場。”

桑曉的這番推測不是沒有道理,別的不說,就說楊延昭。僅僅是因為在澶淵之戰的時候,沒有聽從指揮,擅自進入遼境,殺進後方,就受盡貶低,一生不得重用。是,我承認,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楊延昭確實沒有聽從大宋皇帝趙恆的指揮。但那是在什麼樣的情況呢?那是在遼國軍隊已經攻入宋朝境內,燒殺搶掠,還有屠城的情況下。在敵人犯下屠殺老百姓的慘劇的時候,楊延昭這樣做有錯麼?我很不理解。即便是有錯,那功過相抵也行吧。可是趙恆以及他身邊的文臣偏偏就不,幾乎沒有人為楊延昭說一句好話,以至於他後來病死在邊疆,朝廷連一個慰問的人都沒有。作為軍區總司令的楊延昭,難道不值得大宋官家發一篇悼念的文章麼?可是真的就沒有,他們冷漠的就好像沒有這個人一樣。

再看看後面,北宋仁宗皇帝時期的狄青,文臣的三言兩語,本來任樞密使三軍統帥的狄青直接被貶回老家,還派人盯著,不到一年就死了。

南宋的岳飛,這也都是大家知道的,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在風波亭。

還有其他名將,曹瑋,曹斌,韓世忠等等,有哪一個有好下場了。

柴無畏點點頭說:“是啊,大宋朝現在的這個秩序確實是有問題的。”

桑曉聽到柴無畏認同自己的觀點,滿心歡喜。

“師兄,你也這麼認為是麼?”

桑曉心想說了半天,嘴巴都幹了,總算是說動師兄放棄當宋朝的官了。可還沒高興三秒鐘,柴無畏又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爛秩序也比沒有秩序要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