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對女兒無盡的關愛與呵護。他感慨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被子裡蘊含的,當真是父母對女兒無盡的祝福與期盼啊。”
接著,曉曉又帶著李世民來到了一頂華麗的轎子前。她介紹道:“這是孃舅的橋子,在吳越之地,新娘出嫁時,孃舅是必須陪同的。這不僅僅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親情的體現。孃舅在吳越之地的地位頗高,若他不高興,甚至有權將新娘子帶回孃家。”李世民聞言,不禁微笑點頭,他覺得這規矩既有趣又充滿人情味。
正當他們沉浸在這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時,李世民的目光突然被一件看似不太合時宜的物品所吸引——一口棺材。他微微一怔,隨即問道:“曉曉,這棺材為何也出現在嫁妝之中?莫非是寓意新人白頭偕老、福壽康寧?”曉曉搖了搖頭,解釋道:“並非如此。在吳越之地,新娘的嫁妝豐厚,生用孃家,死用孃家。這棺材的存在,是為了提醒丈夫尊重妻子的財產與尊嚴。若他隨意動用妻子的嫁妝,便會被視為不尊重妻子的表現,從而受到社會的鄙視。”
李世民聽罷,恍然大悟。他微笑著對曉曉說道:“原來如此,這規矩倒是頗有人情味。它既能保障女子婚後的生活無憂,又彰顯了孃家對女兒的深切疼愛。在這十里紅妝之中,每一件物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意義與深刻的情感寄託啊。”
曉曉小心翼翼地將那張精美的賀卡遞到李世民面前,卡片上印著淡雅的花朵和細膩的紋路,彷彿訴說著無盡的柔情蜜意。她心跳如鼓,手心裡微微出汗,緊張地看著李世民接過那張賀卡。
李世民輕輕地翻開賀卡,手指摩挲著精緻的紙張,彷彿要將這份心意融入心底。他的目光緩緩地掃過上面的文字,每一個字都如同跳躍的音符,奏響了一曲動人的旋律。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眼神漸漸地變得柔和起來,那原本銳利如鷹隼般的目光,此刻卻充滿了溫暖和柔情。
當他讀到那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時,他的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一抹淡淡的笑容在臉上綻放開來。他的眼中閃爍著驚喜的光芒,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這句詩宛如一把鑰匙,開啟了他內心深處最柔軟的角落,讓他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甜蜜與溫馨。
\"好詩!好詩!\"李世民喃喃自語道,聲音中透露出深深的讚賞。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曉曉身上,眼中滿是驚喜之情,彷彿看到了一顆璀璨的明珠。他不禁感嘆道:\"曉曉,沒想到你竟然有如此文采,真令朕感到欣慰。\"他的話語中飽含著對曉曉的喜愛和認可,同時也流露出對她才華的驚歎。
然而,正當李世民沉浸在喜悅之中時,他的眼神忽然間閃過一絲疑惑。他輕聲問道:\"只是......曉曉,這首詩可是專為朕而作?\"他的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似乎想要從曉曉的眼神中尋找出答案。他的心中既期待又擔憂,期待著曉曉的回答能給他帶來更多的驚喜,又擔憂這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曉曉心頭一緊,臉上泛起一抹紅暈,她低下頭,輕輕地咬了咬嘴唇,然後抬起頭來,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說道:“是的,陛下。這首詩正是我專門為您而寫。”
李世民聽後,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他伸手撫摸著曉曉的頭髮,溫柔地說:“曉曉,朕明白你的心意。不過,朕希望你能將這份才華運用到更廣闊的領域,為大唐的繁榮做出貢獻。”
曉曉點了點頭,眼中閃耀著興奮的光芒。她知道,這是李世民給予她的機會,也是對她的信任和期望。從此以後,她決心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華為大唐的繁榮添磚加瓦。
曉曉被李世民的問話弄得有些手足無措,她緊張得雙手緊緊握在一起,一雙美麗的大眼睛不知所措地看著李世民,長長的睫毛微微顫抖著,然後輕輕地眨了眨眼,好像一隻受驚的小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