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章 論政試探崇禎挖坑 以力破局漢王求誅

世上最難還的,是人情債。

王承恩現在是既欣喜,又忐忑。喜的是,馬上就要還完當年欠皇貴妃的大人情了。人情還完之後,便可以跟漢王殿下一別兩寬,從此大家各走各路,互不相擾。

而且漢王的要求並不高,只不過是想把本來就屬於他的親王權益,提前三四年拿到手裡而已。

雖然這不大合規矩,但也不是什麼大是大非的問題。一個沒了孃的孩子,想多抓些自保的本錢在手裡,這裡面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不過就是人之常情罷了。

令人忐忑的地方在於,宮中已經隱隱傳出風聲,國丈、嘉定伯周奎,即將與內閣首輔周延儒通譜、聯宗。

有些事情非常隱秘,但王承恩卻知曉很多別人不知道的東西。另外,今年正月初一,自家皇爺召見首輔周延儒,東向而揖之,曰:“朕以天下聽先生。”

這話很嚇人,因為它聽著實在太熟悉了,當年袁大督師發下了五年平遼的豪言壯語,因而得到了皇爺無比的信任和縱容。這次周延儒再度出任內閣首輔也是一樣,得到的寵信無以復加。

‘朕以天下聽先生’,是何等的分量。

太可怕了,弄不好又要重蹈覆轍。己巳之變,平遼平到北京城下,那往事還歷歷在目。

而內廷呢,崇禎朝本來有東、西、中三宮娘娘,還算比較平衡。

如今東宮皇貴妃娘娘薨逝,西宮貴妃娘娘素來明哲保身,且又無子嗣,於是中宮皇后娘娘徹底一統後宮,再也沒有任何對手了。

事情可怕就可怕在這裡:當朝國丈要與內閣首輔聯宗。而皇后是國丈的女兒,還對通譜、聯宗持非常積極的態度,甚至這個主意是誰出的還兩說呢。

王承恩心中暗歎:這就難怪漢王想跑了。我幫漢王出宮,這位小爺將來不惹事還好。若是再起什麼衝突,我就等著被翻舊賬吧。哎,看來人情債真不是這麼好還的。

今年內外局勢都發生了極大變化,很多人的心態和立場也都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但崇禎並沒有敏銳地察覺到這一點,依舊延續著涼薄多疑的行事風格,向朱慈炤問道:“《東林點將錄》你聽說過嗎?”

正在悶聲喝茶的朱慈炤,驚訝得抬起頭來朝皇帝看去,這思維也太跳躍了吧,都哪跟哪啊。

愣了愣神之後,朱慈炤方才答道:“兒臣聽說過,好像是哪個狀元來著,依照《水滸傳》的一百單八將,將東林的骨幹一一對應著編排上去的。

什麼大學士葉向高對應及時雨宋江、吏部尚書趙南星對應玉麒麟盧俊義之類的。

本來很嚴肅的大明廟堂,被他們搞得跟小孩子過家家似的。”

崇禎點點頭,又追問道:“那你對閹黨與東林之爭怎麼看?”

這小坑挖的,有點明顯啊。朱慈炤假裝思索了一下,然後答道:

“兒臣以為,魏黨也不全是壞人,東林也不全是好人。對朝廷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臣子們不能結黨,不能循私,要秉持公心,以國事為重。”

這叫做‘一個帝黨,各自表述’。你稱天啟帝黨為閹黨,我則堅持尊稱其魏黨。

崇禎皺了皺眉頭,詫異地望了朱慈炤一眼。自己兒子的發言雖然看上去有點危險,但細究起來,卻是有門道的。尤其是君前奏對,沒有時間思考的情況下,能有如此答覆,對於一個才十一歲的孩子來說,已經算是極為聰穎了。

首先後半句講的冠冕堂皇,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至於前半句的‘魏黨不全是壞人,東林也不全是好人’,這也不是沒有根據的。

當初魏忠賢倒臺後,東林根本就不想廣搜樹怨,僅把四五十人列上了逆案名單。是自己這做皇帝嫌人數太少,要求擴大名單。

然後東林又磨磨蹭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