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東林崛起廠衛失勢 佈局內外漢王定明

走到平臺前,王德化一抬頭,猛然發現自家四爺正呆愣愣地站在平臺中間。

眼神交匯、四目相對,電光火石之間,本來都苦著臉的兩個人,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那是一種同病相憐、惺惺相惜、自嘲自諷、自娛自樂的微笑。

朱慈炤與王德化可謂同是天涯淪落人:朱慈炤剛剛失去了做皇貴妃的母親,沒了庇護,從此如履薄冰、步步驚心。

可巧,皇貴妃田氏上月十五薨逝,三天後,王德化便被剝奪了提督東廠的差事,轉任乾清宮總管。

雖說做乾清宮總管能天天跟在皇帝身邊,好像也很厲害,但架不住上面還有個最受寵信的王承恩啊,王德化這乾清宮總管更像是個跑腿的。

即便在失去東廠、權勢受損之前,王德化也只是被宮人們尊稱為二王公。

每次見到王德化,朱慈炤都會難以抑制地想起某位大太監的那句名言:“你們叫我二祖宗,那宮裡是不是還有個一祖宗。說!這個一祖宗是誰?”

對於有野心的大太監來說,做二王公著實有些尷尬。王德化肯定是滅不過王承恩的次序去,但他極有上進心,已經是崇禎朝歷任東廠提督裡最兇悍、最敢打敢拼的一個了。

崇禎的親信中,已經先後有七人出任東廠提督了,簡直就是鐵打的東廠,流水的提督。

集齊了七位東廠提督,也不知道崇禎帝到底是想幹些什麼?

反正王德化是可惜了,當今天子身上有沉重的‘聖主包袱’,崇禎朝容不下過於強勢的太監。

以去年周延儒接任內閣首輔為分水嶺,東林全面復興,再度崛起。外朝就不用說了,內閣與六部完全淪陷,忠臣賢相濟濟一堂、東林復社眾正盈朝。

內廷呢,崇禎帝諭停內操,敕內臣毋幹外政,戒廷臣毋交通近侍。罷提督京營內臣,撤換東廠提督太監。

被東林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皇貴妃田氏薨了,皇貴妃的四個兒子夭折了三個,只剩下朱慈炤這隻可憐蟲苟延殘喘。

東林痛恨的閹人們罷的罷、免的免,大敗虧輸、一洩千里。至此,內廷再也沒有了任何上的了檯面的反東林勢力。

如果以魏忠賢的九千歲為基準,巔峰王德化的實力,也就大概相當於六百歲的水平。

失去東廠提督的位置後,王德化連一百歲的功力都沒有了,如今慘兮兮地站在朱慈炤面前,努力地擠出笑容。

王德化與朱慈炤有一個共同的特質:不抱怨、不屈服,再苦再難,也要微笑著面對。

什麼叫同是天涯淪落人,什麼叫同仇敵愾,什麼叫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東林與復社是朱慈炤的死敵,而王德化又是東林的死敵。死敵的死敵,那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

王德化年近三十,皇貴妃與其年紀相仿,生前又待之甚厚,他倆才像親姐弟。所以朱慈炤私下裡以叔輩視之,不因其為宦官而輕慢。

不論是皇家貴胄,還是文武大臣,絕大部分人都打心眼裡不把太監當人看。

但是老子有言:反者,道之動也;弱者,道之用也。

皇貴妃田氏反其道而行之,對身邊每個人都以誠相待,朱慈炤也繼承了這項優良傳統。

而且將來自己是被大清抓去千刀萬剮,還是力挽狂瀾興復漢室?在朱慈炤的絕地求生大棋局中,王德化是最關鍵的七個人之一。

到了今天這一步,北方肯定是徹底沒救了。至於東南,是東林和復社那一大幫道德君子的大本營,失了智才會往他們的地盤跑。

什麼叫內鬥內行,外鬥外行?反正用心讀過南明史的正經漢人,沒有一個不得高血壓的。而且高血壓只是保底,但凡較真點的那都得腦溢血。

好在因為朱慈炤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