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集 錨點失效

我是方芮,一個在廣州珠江邊經營心理診所的50歲獨身女性。診所依偎在古老的天主教堂旁,旁邊的公園是我閒暇時的心靈棲息地。工作之餘,我喜歡去公園裡滑輪滑,感受風的擁抱;或者跳進珠江暢遊,享受那份獨屬於自己的寧靜。跆拳道是我保持活力的秘訣,旅遊攝影則是我探索世界、捕捉美好的視窗。在面對患者時,我憑藉心理學行為主義理論,試圖為他們驅散內心的陰霾。

那天,林深走進了我的診所。他身形清瘦,穿著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海魂衫,腰間纏著一圈潛艇救生繩,顯得格外突兀。他的手腕上沒有手錶,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精緻的六分儀,在昏暗的診所燈光下閃爍著金屬的光澤。他的眼神中透著迷茫與不安,像是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水手。

“方醫生,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他的聲音略帶顫抖,打破了診所裡的寧靜。我請他坐下,遞上一杯溫水,輕聲說道:“彆著急,林深,慢慢說,這裡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你可以信任我。”

經過交談,我瞭解到他是一名海事學院的實習生,患有空間定向障礙。這種病症讓他在陸地上也會產生海浪顛簸的幻覺,彷彿腳下永遠是起伏不定的海面。“方醫生,我走在路上,總感覺自己在船上,周圍的一切都在搖晃,我根本站不穩。”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助,雙手緊緊地抓住椅子的扶手。

我決定運用行為主義理論為他制定治療方案。首先,我要幫助他打破這種錯誤的感知迴圈。我開始引導他回憶自己在海上實習的經歷,從第一次登上輪船的興奮,到在航行中遇到的各種挑戰,試圖讓他重新建立起對穩定空間的認知。“林深,你看,海上的生活雖然充滿了不確定性,但陸地上是穩定的,你可以透過感受周圍的環境,找到自己的平衡點。”我耐心地說道。

然而,治療的過程遠比我想象的艱難。林深總是陷入自己的幻覺之中,無法自拔。他會突然搖晃起來,眼神空洞地望著遠方,彷彿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掙扎。我知道,我需要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一次治療中,我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我決定帶他去游泳館的造浪池,進行一次感官剝奪治療。我希望透過模擬海上的環境,讓他逐漸適應海浪的顛簸,從而消除在陸地上的幻覺。

當我們來到游泳館,林深看到造浪池的那一刻,眼神中閃過一絲恐懼。“方醫生,我……我不想進去。”他的聲音有些顫抖。我輕輕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別怕,有我在,我們只是去嘗試一下,你一定可以的。”

我們換上泳衣,走進了造浪池。剛開始,海浪比較小,林深還能勉強保持平衡。但隨著海浪逐漸變大,他開始搖晃起來,臉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方醫生,我不行了,我感覺自己要被淹沒了。”他大聲喊道。

我緊緊地抓住他的手,鼓勵道:“林深,你可以的,這只是模擬的海浪,你要相信自己。感受一下水的浮力,想象自己是一名勇敢的水手,在大海中乘風破浪。”

在我的鼓勵下,林深逐漸放鬆下來,開始嘗試適應海浪的節奏。他的眼神中不再是恐懼,而是多了一絲堅定。“方醫生,我好像找到了一點感覺。”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驚喜。

經過多次這樣的治療,林深在陸地上的幻覺有了明顯的減輕。但我知道,這還不夠,我需要找到他病情的根源。

在一次閒聊中,我注意到他總是隨身攜帶一本航海日誌。“林深,你的航海日誌裡一定記錄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吧?”我好奇地問道。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有懷念,也有恐懼。“方醫生,這本日誌裡記錄了我的海上生活,也記錄了一些……一些讓我害怕的事情。”他緩緩說道。

我心中一動,覺得這本日誌可能是解開他心結的關鍵。“林深,你願意和我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