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集 整容醫生的體象困境

診所的門鈴響起,走進來幾位神色凝重的人。為首的是一位面容精緻的女士,她自我介紹說叫林靜,是一名整容醫生。她身旁還跟著幾位同行,看他們的神情,似乎都被同一種困擾所折磨。

“方醫生,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感覺自己陷入了一個無法掙脫的怪圈。”林靜的聲音帶著疲憊與焦慮。

我示意他們坐下,溫和地說:“彆著急,慢慢說,這裡是你們可以傾訴的地方。”

林靜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我們都是整容醫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幫助別人變得更美,調整他們的五官、身材,讓他們獲得自信。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自己卻陷入了對自身容貌和身材的極度不滿中。我們總覺得自己這裡不夠完美,那裡需要調整,這種想法越來越強烈,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其中一位男醫生接著說:“是啊,方醫生,我每天對著鏡子,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缺點,越看越覺得難以忍受。我甚至都不敢面對患者,怕他們也看出我的‘不完美’。”

聽到這裡,我意識到這是典型的群體體象障礙問題。從行為主義理論角度分析,他們長期處於整容行業這個特殊環境中,每天接觸大量追求完美容貌的患者,這種環境刺激逐漸改變了他們對自身的認知,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行為模式。

我決定先深入瞭解他們日常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習慣。“林靜,你們平時工作強度大嗎?工作中接觸的患者型別主要是哪些呢?”我問道。

林靜回答說:“工作強度非常大,每天都要安排好幾臺手術。我們接觸的患者大多是對自己容貌有較高要求的,有的甚至到了偏執的程度。他們不斷地要求我們把他們整成某種理想化的樣子,而且對每一個細節都斤斤計較。”

另一位女醫生補充道:“我們還經常參加各種學術交流和行業會議,看到同行們展示的那些完美案例,壓力就更大了。感覺整個行業都在追求一種極致的美,我們好像不達到那種標準,就不夠專業。”

我心中瞭然,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以及行業內過度追求完美的氛圍,正是導致他們體象障礙的重要因素。

我決定從改變他們的認知和行為習慣入手。“我希望你們能嘗試記錄下每天對著鏡子產生負面想法的次數和具體內容,以及當時的情緒狀態。這有助於我們更清晰地瞭解你們的問題。同時,在工作之餘,儘量減少接觸與整容相關的資訊,多去參加一些與工作無關的活動,比如運動、看電影之類的。”

他們紛紛點頭,表示願意嘗試。

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按照我的要求記錄著。從他們反饋的資訊來看,他們每天對著鏡子產生負面想法的次數多達數十次,而且每次都集中在一些細微的部位,如眼角的皺紋、鼻翼的寬度等。

我決定在診所裡對他們進行認知行為療法的訓練。“你們要明白,美是多元的,沒有一種絕對的標準。你們在幫助患者追求美的同時,也要學會接納自己的獨特之處。當你們腦海中出現負面想法時,嘗試用積極的自我暗示來替代,比如‘我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我的能力不取決於外貌’。”

我讓他們圍成一圈,每個人輪流說出自己的優點和值得驕傲的事情,互相鼓勵。剛開始,他們都有些不好意思,但隨著交流的深入,氣氛逐漸變得輕鬆起來。

然而,改變並非一帆風順。有一天,林靜焦急地給我打電話,說他們參加了一個行業研討會,看到同行展示的一些新的整容技術和完美案例後,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又崩塌了,大家又陷入了對自己容貌的深深不滿中。

我安慰她道:“這是很正常的,外界的刺激會對你們產生影響,但這正是我們需要克服的。你們要意識到,那些展示的案例可能經過了修飾,而且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