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祭陵,曹家末日。 曹爽不理忠言勸諫,縱馬而去,桓範痛哭回府。 司馬懿聞報曹爽出城,心中大喜,即起舊日手下家將,引二子上馬,先到省中,令司徒高柔假節鉞,行大將軍事,先據住曹爽大營;又令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佔據曹羲軍營。 二人與司馬懿早有勾結,自然一說就通,照計而行。 司馬懿又引舊部入宮,來奏郭太后:曹爽辜負先帝託孤之恩,奸邪亂國,其罪當廢。 郭太后大驚道:今天子在外,如之奈何? 司馬懿奏道:臣有進奏天子之表,誅除奸臣之計。太后勿憂。 太后懼怕,只得從之。司馬懿討了太后懿旨,即率眾官出宮,令長子司馬師為中護軍,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都。於是列陣而行,經過曹爽府門。 曹爽部將嚴世登樓,引弩欲射司馬懿。參軍孫謙乃幷州刺史孫禮族弟,見狀急扯其臂,諫阻道:將軍不可妄動!太傅與大將軍同為託孤重臣,統兵列陣宜固其職守所在也。事情真相還不可知,豈可射殺朝廷三公?此滅族之罪也。 嚴世不理,三次想要發箭,三次被孫謙所止,手按嚴世之肘,使之不能射出。正爭執之間,司馬懿軍隊已從府前馳過。 大司農桓範見司馬懿果然舉兵造反,急攜大將軍印信符節,趁亂出城去投曹爽。 司馬師知之,追趕不及,遂報與父親司馬懿。蔣濟在旁聞聽此信,憂心如焚:智囊往矣,我等皆死無噍類也。 司馬懿笑道:太尉休慌。桓範智則智矣,奈駑馬戀棧豆,曹爽必不能用其計也。 司徒高柔使人來報,已接管曹爽在京軍營。司馬懿大喜,親至大營謂高柔道:安漢大功,今君其為周勃矣。 太僕王觀使人來報,已持太后懿旨,統攝曹羲軍營,諸將並無反抗。 見京都已定,司馬懿自率太尉蔣濟等留京眾官,勒兵出都以迎天子,駐兵於洛水浮橋。又親寫奏章,向皇帝陳述曹爽諸般欺君誤國之罪,使人送去高平陵。 曹爽此番出城,明借祭陵為由,其實欲行遊獵遣興之舉。祭祀明帝已畢,便在汝陽平野畋獵,驅虎逐鹿。正玩得興發,忽見京都信使到來,呈上司馬懿奏章。曹爽覽奏大驚,將來使遣回,命將皇帝曹芳留在伊水之南,徵發屯兵數千人以自守。 正在這時,智囊桓範持大將軍印信及調兵符節來到,急勸曹爽:事到如今,京師回不得矣。大將軍可挾持皇帝到舊都許昌,發文書徵調天下兵馬勤王,以討司馬懿之叛。 曹爽猶豫再三,終不從其計;反而夜遣侍中許允、尚書陳泰去見司馬懿,探聽動靜。 司馬懿向二人說道:曹爽之過,天下皆知,我也迴護不得。非但我奉太后詔旨聲討其罪,幷州刺史郭淮也已興兵在途。可回報大將軍,令其早來服罪,仍不失宗室王公之位。 二人聽太傅如此說法,只得以此言回報,曹爽又猶豫不決。 曹爽手下司馬魯芝時在洛陽,見城中事變,來與參軍辛敞議道:今司馬懿變亂,我等何不引本部兵出城,去見天子?臨危勤王,這場功勞不小。 辛敞信以為然,急入後堂更衣,並欲集合家丁。 其姊辛憲英乃故侍中辛毗之女,衛尉羊耽之妻,正在廳中閒坐,見弟行止乖張,變顏更色,便問:我弟如此慌張,有何急事? 辛敞告說:今天子在外,太傅謀逆。魯司馬教我同去,未知可去否? 辛憲英:司馬公未必謀逆,特欲殺曹大將軍耳。曹爽非司馬公對手,此番必然敗矣。 辛敞:既是如此,我不去也罷,閉門不出可也。 辛憲英:雖然如此,但忠於職守,乃為臣子者大義。你與曹將軍執鞭日久,今若棄其職事,不祥其莫大焉。我弟應慷慨赴義,其死莫辭。 辛敞從其姊言,乃與魯芝斬關奪門而出,去見曹爽。 司馬懿見曹爽不來投降,又派曹爽親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前去對曹爽言說,朝廷只免其官職,絕不害其性命,並以洛水為誓。 尹大目剛走,司馬懿又令蔣濟寫信給曹爽,稱太傅只是想將其免官,勸其儘早交出兵權投降,可保爵位富貴。 曹爽連續得到司馬懿保證,又掛念京城中家眷,遂不聽桓範等人力諫,終於說道:司馬懿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