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一集 鬼谷雙子

春秋之末,巨星相繼殞落。 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左史丘明七十七歲,因讀書著作勤奮過度,導致目盲,辭官回鄉。 又於故鄉創立左史書舍,開始編纂《國語》,記述數十年來見聞,諸候要事,及君臣間興衰得失策論。《國語》乃為中國首部國別史,與《左傳》珠聯璧合,可謂史界雙璧。 左丘明子名左瞻,精通儒道,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孫名左啟,同樣博學多才,終身以為魯國大夫。四代孫左誠超凡脫俗,才華出眾,歸隱不仕。 王莽新政時,曾召集天下學者為其所用,左丘明十五代孫左起曾受招聘。左起不願為王莽效力,又懼遭其加害,於是改姓為丘,逃到陶陽,終隱居不出。其後代便以丘為姓,其實與左氏乃為同宗共源。又有山東肥城石橫都君邱氏,也以左丘明為其先祖。 清雍正朝為避孔子名諱,丘氏奉旨加上“邑”旁,便即為邱。北齊《魏書·地形志》及唐朝《元和郡縣誌》,都記載左丘明墓遺址與都君吻合。 周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1年。在孔子逝去二十八年之後,一代史聖左丘明逝世,壽止於一百零五歲。 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創始人,向被史學界推為中國史學開山鼻祖,更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其與孔子為同時期人,較孔子年長四歲,二人關係密切。 鏡頭閃回,數十年前。 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懷坦蕩,深得魯侯定公器重。 魯定公欲命孔子為司徒,未找三桓商議,先問左丘明意見。 左丘明:孔子,當今聖人也。聖人當政,庸才則必失職。主公若用孔子,卻又議於三桓,豈可得乎? 魯定公:卿何知三桓定然不從? 左丘明:昔有周人,喜毛裘,復愛肉食。欲為皮裘,議於狐狸,索其皮毛;欲辦牲祭,又謀於牛羊,索要其肉。話猶未完,狐狸及牛羊皆遠奔藏匿。則五年毛裘不成,十年牲祭未辦。原因無他,謀於物件非也。主公欲命孔子為司徒,卻議於三桓,此與狐狸謀皮,牛羊謀肉,同一理也。 魯定公大悟,遂不經三桓同意,直接任命孔子為司徒,參與魯國之政。 為纂修史書,左丘明與孔子一同前往周室,在周太史查閱檔案經年。回魯之後,孔子撰寫《春秋》,左丘明則據《春秋》而作《春秋左氏傳》。 魯國是周公封地,儲存前代多種禮樂文獻,向稱禮樂之邦。西周亡後,周文化在西方諸國蕩然無存,卻在魯國保留完整。左丘明既為魯國太史,掌握豐富文獻資源,以成《左傳》史學巨著。《左傳》是謂左丘明史官生涯最大成就,亦是華夏文明不二財富。 左丘明去世當年,是為秦厲共公在位二十六年。 便在此年,秦厲公突然發兵征伐蜀國,襲擊南鄭。 蜀人不備,一時張皇失措,丟失南鄭,遂退守劍門險關危隘,以阻止秦人繼續向南進攻。秦人偷襲南鄭得手,始命左庶長在南鄭修築城牆,並以重兵把守。 其後十餘年間,蜀人不斷集結兵力反攻,終將南鄭收復。南鄭爭奪之戰本是古蜀國自衛反擊戰爭,但依《史記》所載,卻稱此為“南鄭反”。其實有誤,不當以此三字為解。 鏡頭閃回,重溫古蜀王國由來,前世今生,以明其歷史沿革,滄海桑田變遷。 古蜀人未建國時,是從岷江上游所興起土著部落。 蜀地上古文明,可分為前後五個時期,乃是蜀山氏時期、蠶叢氏時期、柏灌氏時期、魚鳧氏時期,以及開明氏時期。 畫外音:蜀地文明在先秦時期,迥異於中原文化;蜀地部落,亦大不同於中原奴隸制諸侯邦國。“蜀”字由來,最早發現於商代甲骨文中,象形為一條大眼蠶蟲,是指所有蛾、蝶類幼蟲,即是野蠶。《說文解字》:蜀,葵中蠶也。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雲:蜎蜎者蜀。蜎蜎者,幼蟲蠕動之象。武王伐紂之時,蜀人曾經出兵相助。但關於蜀國曆史,先秦文獻中皆無詳載。直到東晉常璩《華陽國志》,始載蜀國史傳。 商周春秋時期,古蜀王國疆域北達漢中,南至南中,東至鄂西清江。戰國時期,蜀國向北保有漢中,向南深入西南夷,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