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蔽江,無數戰船逆流而上。 桓玄聞報劉裕沿江而來,不由大驚,急忙分兵派將,一面令水軍順流而下迎敵,一面自率步騎,自江陵迎擊。 五月十七日,兩軍於崢嶸洲相遇,展開大戰。當時桓玄軍佔據兵力優勢,且恃上凌下,本應輾壓對方;但因軍無戰心,故在劉毅進攻下迅速潰敗。 桓玄嘆道:果不出我所料耶! 遂令焚燬輜重乘夜逃走,步兵都督郭銓向劉毅投降。桓玄於是敗回江陵,命令收拾金銀珠寶數十車輛,再挾晉安帝西走。 部將馮該攔住馬頭,力勸桓玄整兵再戰。 桓玄不肯,欲投奔梁州刺史桓希。當時人心已離,桓玄只與心腹數百人出發。 車駕到城門之時,隨行中人有欲暗殺桓玄,但射之未中,於是彼此廝殺,亂作一團。桓玄乃奉安帝司馬德宗,太后何法倪及皇后王神愛車駕,勉強登船。 此時環顧左右,身邊大臣只有卞範之及屯騎校尉毛修之,引數百禁軍,跟隨在側。 桓玄欲到梁州治所漢中,毛修之誘使入蜀,桓玄只得聽從,於是溯江而上。 當時正值寧州刺史毛璠去世,益州刺史毛璩派侄孫毛佑之及參軍費恬等,領數百人送毛璠靈柩至江陵,於五月二十六日在江陵城西枚回洲與桓玄相遇。 二人痛恨當初桓溫攻滅蜀國,此時聞說是桓玄到來,又見其落單,豈有不痛打落水狗之理?於是進攻桓玄,箭矢如雨,桓玄寵臣丁仙期、萬蓋等為桓玄擋箭而死。 益州督護馮遷跳上桓玄坐船,抽刀向前。 桓玄急拔下頭上玉飾遞給馮遷,令其觀看,並威嚇道:此乃御用之物也。你是甚麼人,竟敢弒殺天子? 馮遷一掌將其頭飾擊落入水,說道:搞笑至極!我只殺天子叛賊,此處何有天子! 再復一刀,將桓玄剁翻,跌入江中。桓玄遂被殺害,享年三十六歲。 馮遷等便奉毛璠靈柩東還江陵,置其部從餘人不問,更不知晉安帝便在江中船上。 桓玄從弟桓謙聞其兄被殺凶信,便在舟中為兄舉哀,上諡號為武悼皇帝。桓玄首級則被毛佑之等傳至建康,掛於城頭大桁之上示眾。 百姓看見之後無不欣喜,奔走相告,如同元宵觀燈盛況。 當初穆帝皇后何法倪及安帝皇后王神愛被桓玄棄於巴陵,殷仲文當時以收集散卒為名,將二後移駐別船,並趁機背叛桓玄,迎請二後回於建康。 劉裕聞報桓玄已死,遂引兵還於建康,設立留臺,總率百官商議,奉迎乘輿,收桓玄宗族在於建康者,盡行剿滅誅殺。 於是命尚書王暇率百官西至江陵,奉迎晉安帝乘輿,王暇欣然領命西往。司徒王謐與眾臣商議,欲推劉裕領揚州牧,劉裕固辭不肯受,乃以王謐錄尚書事,領揚州刺史。 劉裕自為鎮軍將軍,都督三吳八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領軍將軍。又以劉穆之為堂邑太守,總諸京師政務,盡皆委任之。 劉穆之亦竭節盡誠,無所遺隱。當時晉政寬馳,綱紀不立,豪族陵縱,小民窮蹙,其時劉穆之斟酌時宜,隨方矯正。 劉裕以身垂範,威禁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不盈旬日而建康風俗頓時改惡為美。 當初王謐為桓玄佐命元勳,曾親手逼晉帝璽綬以授桓玄。及桓玄敗亡,眾皆議誅之,惟劉裕獨力使其保全。 諸葛長民至豫州,因失期未及發兵,被桓玄部將刁逵擒獲。檻車未至,而桓玄敗亡。監送軍士遂放出葛長民,還趨於歷陽。 刁逵乃棄城而走,被部將捆送建康。劉裕下令斬於石頭城,子侄亦皆誅殺。 劉裕即克建康,復念劉牢之往日恩情,乃使人前往洛陽,召劉敬宣回來。 劉敬宣素曉天文星相,在洛陽見天象垂現,便知必有興復晉室者出,嘗告於家人道:桓玄必死,我等可歸鄉也。 這日夜間,又夢見自己搓土成丸服之。夢醒而大喜道:夫丸者,桓也。桓既被我吞服,則我當復歸本土耶! 恰好建康使者至,對劉敬宣說道:劉裕已滅桓玄,今命我召公回去。 劉敬宣遂與家人馳還建康,入見劉裕。 劉裕大喜,以劉敬宣為武岡縣侯,問道:我與劉毅共復晉室,卿謂我二人誰為雄傑? 劉敬宣笑道:明公天資英邁,賞罰嚴明,仁德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