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突起,轉瞬吹散。吳楚二王,頃刻授首。周亞夫取得完勝,就此班師。 鏡頭轉換,按下吳楚兵敗,復敘齊地叛軍。 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三路兵出,圍攻齊都臨淄,三月不下。 漢將欒布率軍進逼,三王不敵,各自退兵,回到封國。 膠西王回國,欲圖嬰城固守。世子劉德建議:未分勝負,父王何故便退?漢軍遠來疲憊,且深入我齊國腹地,先失地利,亦不得人和。若依孩兒之計,何不盡出國人襲之? 膠西王:倘若戰之不勝,則奈其何? 劉德:即便不勝,則逃海上。欒布所率皆為步騎,沒有戰船,其奈我何? 膠西王:不可。此番起兵,乃是吳王主謀,我為脅從,並無重罪。既戰之不利,我若主動請降,陛下必當看在宗室一脈,饒我不死。 劉德:造反重罪,夷滅三族。父王豈可天真如此? 膠西王不聽世子諫勸,於是親到漢營請罪,並求前往長安,面見太后受罰。 天使韓頹在營,當面宣讀景帝詔書:謀反重罪,罪在不赦!欽賜自盡,則恕三族。 膠西王聞此,如同五雷轟頂,仰面長嘆:悔不聽我兒良言相勸! 於是拔出肋下長劍,自殺而死。 其後未久,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皆敗,也都伏法被誅。濟北王劉志雖被脅迫叛亂,但始終堅守本國,不曾發兵,故此漢帝下詔,特赦不殺。 臨淄得保不失,眾臣皆向齊王劉將閭拜賀。 然而齊王不見皇帝詔旨下達,心中怔忡不定,寢食不安。 眾臣皆道:殿下不曾參與七國叛亂,兼且守城有功。必得天子封賞,因何悶悶不樂? 齊王:齊地諸王皆滅,我獨能免乎? 眾臣:殿下不見濟北王參與叛亂,亦被特赦不死? 齊王:孤與濟北王劉志,大不相同。先父與我二叔劉章,此前曾謀奪帝位,天子始終耿耿於懷。又在臨淄被困之時,膠西王等與我屢次信使不斷,豈可見容於漢帝! 思來想去,不能釋懷,於是歸於內室,懸樑自殺。 至此齊國全境皆歸朝廷,即告平定。 與此同時,大將酈寄領兵向北,進攻趙國。 趙王劉遂堅守邯鄲,以待匈奴援兵。且因邯鄲城高池深,故此漢軍久攻不下。 匈奴單于本來已率大軍南下,到至漢境。此時忽然聞報,說吳楚二王兵敗,齊地諸王也被漢軍全部平滅。單于大驚,由此復引兵回,不肯相助劉遂。 與此同時,欒布平定齊地諸國,領軍西還,就與酈寄會師,合兵攻趙。 欒布仔細勘察邯鄲周圍地形,忽大喜道:何不決開漳河,水淹邯鄲? 酈寄嘆道:此計善則善矣,只是過於陰毒,使黎民受苦,必損我二人之壽! 因欲克城,勉強從之。於是下令挖開漳河大堤,大水奔湧而下,勢如山崩地裂。 第三日上,牆塌城破,漢軍大舉攻入邯鄲。趙王劉遂自殺,河北平定。 轟轟烈烈七國之亂,雖然規模宏大,但從漢景帝三年正月開始,三月即被平息。 由此漢景帝運籌帷幄,只以晁錯一家性命,換來七王皆死,諸王俯首,順利完成削藩重任。七國亂平之後,除儲存楚國,另立新王之外,其餘六國皆被廢除。 漢景帝趁勢公佈諸王大罪,並下詔命:收奪各諸侯國支郡、邊郡,復歸朝廷所有;推行賈誼及晁錯此前奏議,分封諸皇子為諸侯王;取消諸侯王任免封國官吏及徵收賦稅權力,不得繼續治理封國,而由皇帝派去官吏,行使政權;改革諸侯國官制,改丞相為相,裁去御史大夫等大部官吏;諸侯王無權過問封國政事,只能收取租稅以為俸祿。 詔命即下,天下奉行,於是中央政權大大加強,諸侯王力量大大削弱。 畫外音:平定七國之亂以後,諸侯國雖仍存在,但由於諸侯王失去政治權力,實際地位已與郡縣無異,不再具備同朝廷對抗實力。七國亂平,西漢王朝實力愈發強大,對匈奴反攻也逐漸拉開序幕。此為後來漢武帝多年對外戰爭,打下堅固之基。 吳、楚破滅,朝廷敘功。 在平亂過程中,以梁王劉武所斬殺及俘獲叛軍最眾,因此敘為首功。劉武又是漢景帝同母弟,故此受封大國,據有天下肥沃之地。其梁國封地,北以泰山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