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七集 平定遼東

轉過年來,改元龍朔元年。高宗猶恐四路大軍兵力不足,又募河南、河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萬四千人,命前往平壤、鏤方行營報到。又以鴻臚卿蕭嗣業為夫餘道行軍總管,率領回紇等諸部兵前往平壤。如此以來,共集大軍二十餘萬。

大軍在途,鐵馬金戈,大船填海塞江。

此時在半島境內,當初蘇定方平滅百濟,曾留下郎將劉仁願守百濟府城(泗沘),又以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

王文度不知為何,卻在渡海時去世。百濟僧人道琛、義慈王舊將福信聚集人眾,據守周留城,從倭國迎來王子豐立之為主,率軍包圍府城。

劉仁願留守軍馬僅有數千,寡不敵眾,急修表告急。唐高宗復下詔任命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統帥王文度軍隊,又徵發新羅兵,以援助劉仁願。

字幕:劉仁軌,字正則,汴州尉氏人,漢章帝劉炟之後。

劉仁軌為官清廉剛正,因處理畢正義案得罪中書侍郎李義府,被貶為青州刺史。高宗發兵征討百濟之時,劉仁軌奉命督海運,海上大風不利航行,李義府強行督促出海,結果船隊在途中遇風沉沒,軍士死傷嚴重。

李義府對高宗奏道:不斬劉仁軌,無法向百姓謝罪。

舍人源直心反駁道:海風暴起,非人力所能預料。豈可因此斬殺大將,自斫棟樑!

高宗於是將劉仁軌免職,以白衣隨軍。李義府又示意郎將劉仁願將劉仁軌殺死,因劉仁願不忍而罷。平定百濟戰後,劉仁願被任為都護,鎮守百濟都城泗沘。

至此唐軍大舉征伐高句麗,因左衛中郎將王文度渡海時病亡,遂授劉仁軌檢校帶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統軍。

劉仁軌領命,於是率軍渡海東征,在百濟登陸,與新羅軍合兵,一起殺向泗沘城,前來援救劉仁願。

百濟復國軍未料唐軍來得恁快,倉促迎戰,被城內外兩面夾擊,一戰而退。劉仁軌於是進城,與守將劉仁願會合。

此時北方高句麗境內戰報傳來,說大元帥蘇定方圍攻高句麗都城平壤已久,戰事不利,又值大雪,已經退出平壤。

劉仁軌閱覽戰報未畢,唐高宗遣使來下詔書:平壤戰事不利,大軍已回,卿等只據百濟一城,朕憂不可獨固。為免陷於重困,卿等宜拔營移軍以就新羅,共其屯守。若新羅王子金法敏不需藉卿留鎮其國,即宜泛海以還。路途迢遙,奉旨即行,不須還報。

諸將士聞詔大喜,鹹欲西歸中原故鄉。

劉仁軌思索半晌,卻對諸將說道:《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便國家之舉,專之可也。況在滄海之外,密邇豺狼者哉!且人臣進思盡忠,有死無貳,公家之利,知無不為。主上欲吞滅高麗,先誅百濟,留兵鎮守,制其心腹。雖妖孽充斥,而備預甚嚴,宜礪戈秣馬,擊其不意。彼既無備,何攻不克?戰而有勝,士卒自安。然後分兵據險,開張形勢,飛表聞上,更請兵船來伐可也。

諸將:強敵四圍,我等寡不敵眾,豈保必勝?

劉仁軌:朝廷若知其戰有成,必當出師命將,聲援才接,凶逆自殲。非只不棄已成大功,實亦永清海外。今平壤之軍既回,熊津又拔,則百濟餘燼,不日更興,高麗逋藪,何時可滅?且今以一城之地,居賊中心,如其失腳,即為亡虜。我若拔營移兵東入新羅,又是寄人籬下之客,若有稍不如意,到時悔不可追。況鬼室福信與僧道琛等為人兇暴,殘虐過甚,扶余豐對其二人猜惑不信;彼等外合內離,鴟張共處,勢必相害。我等唯宜堅守觀變,乘便取之,不可輕動,更不可還中國也。

眾將聞言,俱都樂從。劉仁軌於是將適才之語寫成奏章,請來使帶回,稟奏天子。

唐高宗看到劉仁軌之奏,十分滿意,復傳示文武,眾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