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章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

有巢氏教民架屋

有巢氏身為諸侯,施行仁政,每天都把天下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天下百姓都歸附於他。當時,人們往來友善,可人與禽獸還同宿同食,有巢氏擔心禽獸性情多變,百姓會遭受傷害,就教大家在樹上架木築巢,在地上挖掘地洞。在樹上搭建的房屋,夏天居住,可以躲避炎熱;挖掘的地穴,冬天居住,能抵禦嚴寒,還能防備禽獸帶來的意外災禍。百姓們非常高興,從此安居樂業。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耕種莊稼,只能吃草木的果實,也還沒有學會用火烹煮食物,只能喝禽獸的血、吃它們的生肉,剝下獸皮遮蔽身體前後,生活倒也安穩自在。後來有兇猛的野獸傷人,百姓們相互轉告,躲到樹上搭建的房屋裡,得以遠離傷害,不再被野獸所傷。從這以後,人們漸漸懂得躲避危險,都歌頌有巢氏的恩德。

在那個時期,百姓和睦,物產豐富,遠近的人都受到他的教化,人們也漸漸懂得了禮義。草木生長得過於繁茂,有巢氏就教導百姓除草,並建造房屋來遮蔽風雨。有巢氏治理天下五百九十年,傳了兩代後去世。他去世那天,天下百姓紛紛趕來,一早便開始痛哭,哀哭聲震動大地,之後大家擁立燧人氏。不知道後續還會發生什麼,且聽下回分解。

伏羲畫卦定天下

話說太昊伏羲氏,他的母親是燧人氏的女兒,名叫諸英,居住在華胥(今陝西藍田)。有一天,她閒來嬉戲,走進山中,看到一個巨人的腳印,便用腳踩了上去,隨後感覺內心有所觸動。忽然間,虹光籠罩全身,於是就有了身孕。懷胎十六個月後,在成紀生下了伏羲。伏羲長大後三十六歲,頭形如蛇,身高三丈六尺,能夠仰觀天上的星象,俯察地上的山川。百姓們感懷他的賢德,推舉他為君主。木在五行中居首位,伏羲以木德順應天命而稱王;以風為姓,衣服、旌旗、符節等都崇尚青色。在宛邱建立都城。伏羲登上皇位後,上合天心,下順民意,任命共工氏為上相,柏皇氏為下相,朱襄氏、昊英氏常在左右輔佐;慄陸氏駐守北方,赫胥氏駐守南方,昆吾氏駐守西方,葛天氏駐守東方,陰康氏駐守下方。以上這些文臣武將,個個賢良,伏羲帝命令他們分別治理天下的各種事務,於是政治清明,天下大治。

伏羲帝教導百姓製作網罟,用來捕魚蝦,以滿足百姓生活所需;又教導百姓飼養六畜,充實廚房,還可作為祭祀用的犧牲,供奉神靈,萬民無不歡悅。因此,百姓又稱他為庖犧氏。

一天,伏羲帝登上大殿,群臣行完參拜大禮後,分列兩班站立。伏羲帝說:“人皇氏定下男女匹配的規矩,使男女關係不再混亂,這確實是萬世不變的法則。但還需要明確嫁娶的禮儀,實行儷皮之禮,透過媒人說合,這樣才能重視人倫的重大典禮。”群臣上奏請教說:“怎樣才算是透過媒人說合的嫁娶之義呢?”伏羲帝說:“所謂通媒妁,就是凡是想要娶別人家女兒的,必須先請一個人作為媒人,到女方家裡說合,這就是通媒妁。女子跟隨丈夫稱為嫁,男方娶女子為妻稱為娶。想要定下親事,應當先舉行儷皮之禮,以促成配偶關係,這樣才算是重視人倫大典。你們覺得如何?”群臣齊聲回答說:“聖上所言,真是聖明啊!”伏羲帝見群臣贊同,十分高興,當即下令告知天下百姓,都依照這個禮儀行事。群臣退下,暫且不表。

再說中皇氏蒼頡,他天生四隻眼睛,具有聰慧的品德,擅長書寫。長大之後,登上陽墟山,來到元扈水與洛水交匯的地方。有一天,一隻靈龜揹著一本丹書前來,蒼頡一見,便恭敬地拜謝並接受,將丹書藏在袖中帶回家,早晚誦讀,於是能夠通曉天地的變化。他仰觀奎星彎曲的形態,俯察山川的形狀、鳥獸的足跡以及龜背上的紋理,透過手指比劃,創造出了文字。文字誕生之時,天上降下粟米,神鬼在夜間號哭。

一天,太昊帝登上大殿,群臣侍立